“考上大學了,全家人都高興,可是上學費用卻讓家人發愁了;報名的那一天,媽媽拿出藏在衣柜里的方巾,小心翼翼地打開它,將僅有的幾百元錢給了我。”心酸之余,周小琴帶著媽媽給的生活費,來到學校后,下定決心要找一份兼職,減輕家庭負擔。
大學期間,
找兼職已成為大學生與社會對接的一座橋梁。同周小琴一樣,許多大學生都有過兼職想法和經歷,一方面是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另一方面是提前融入社會積累經驗。然而,在兼職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對兼職情況的了解,令大學生喜憂參半的事情常有發生,還會被一些不法的傳銷分子利用。
工作時間久 待遇無保障
說起自己的兼職經歷,周小琴“如數家珍”:“兼職種類多、價格有差異,小餐館需要,家居店有需求,大多都是洗碗、拖地和發傳單之類,每天能掙50至80元不等,工作時間會很長。”
周小琴是貴州黃平縣人,3年前考上貴州民族大學,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多,家庭開支大,上學費用主要是通過國家助學貸款。開學時,周小琴帶著媽媽給她的幾百元錢,一邊尋思著學習的事情,一邊關注著大學生兼職的動向,希望在不耽誤學業的情況下,找到一份心儀的兼職。
剛進學校不久,周小琴就獲得了第一份兼職。有一天,室友在學校里的一個小餐館吃飯,聽到餐館老板說想找大學生來幫忙,室友把這個消息告訴周小琴后,她迫不及待地去進行了面試。
通過面試后,餐館老板與周小琴達成了口頭協議,餐館老板給的待遇是每月900元、包吃,不過課余時間就得過來,周末也不能休息,每天工作長達10小時以上。達成協議后,周小琴當天就在餐館上班了,解決了生活費及日常開支費用,不再向家里要錢。
“每次兼職,都能掙上生活費,自從上大學以來,我就沒有向父母要過一分錢,我要靠自己的能力減輕家庭負擔,看到父母過于辛苦,不忍心。”周小琴說,做兼職的日子,每天都是寢室、教室、餐館“三點一線”的生活,周末出去時比較早,怕吵到室友休息,每次都是小心翼翼地洗漱完畢,悄悄地關上了寢室門。
在餐館的兼職生活,枯燥乏味耗時長,加上臨近期末考試,周小琴辭去了工作。后來,周小琴又陸續找到了幾份兼職,雖然待遇無法保障,但是通過兼職,周小琴讓自己獲得了更多的成長經歷,她也逐漸由內向慢慢地變得開放起來,結識了很多新朋友。
兼職有風險 識別很關鍵
兼職是一個工作崗位,也是大學生與社會對接的一座橋梁,搭對了橋,可以有效強化大學生技能,提升生存技能,積累社會經驗。然而,倘若搭錯橋,大學生兼職則存在一定風險,需要大學生能夠準確識別,盡早放棄。
在尋
找兼職的過程中,陳勇并不是很幸運,曾誤入傳銷組織。陳勇是貴州某高校法學院學生,在還未入校之前,他就聽到大學里的朋友講訴了兼職的好處,不僅能夠獲得報酬,還能鍛煉個人能力,于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大學里,我希望能夠靠自己賺錢來用,不花家里的錢。”陳勇很明確自己兼職的目的。大一的時候,課程比較少,大部分時間都很閑,陳勇便開始四處
找兼職。沒過多久,陳勇如愿以償地找到了第一份兼職:送外賣,每天收入不固定。
送外賣的生活,漸漸讓陳勇感到疲憊,他開始繼續找新的兼職。陳勇憑借在校學生會助學創業部經常到校外拉贊助的經驗,自己制作了名片,印上聯系方式和兼職意向等內容,輾轉在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分發。
“有一次,我把名片遞給一家服裝店的老板,請他需要兼職或者代理就聯系我,沒想到過了幾天,他主動找我推銷產品。”陳勇接到通知后,以為僅僅是推銷產品,毫不猶豫就過去了。
陳勇告訴記者,這個推銷實際上就是傳銷,整個過程需要學生先注冊會員,并購買產品,有了這個產品后給積分卡,然后發展下線。如果每一名學生發展到下線,那么這個下線就會體現成積分,購買產品和辦理積分卡需要花費500元。
“后來發現,這就是一個騙局,一步步地將大學生騙進去,不法分子利用學生想
找兼職的心理,設置層層傳銷騙局的做法太可恨了。”陳勇希望大學生在兼職時,要有目的地進行,并且還要注意識別傳銷和其他風險,避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呼吁:理性看待大學生兼職
“剛進入大學時,人際圈很小,每到周末就感到無聊,約著三五同學
找兼職做,不僅可以打發時間,還可以賺到一點生活費。”楊正全是貴州師范大學大三學生,具有兩年多的兼職經驗。在楊正全看來,兼職更多的是打發時間,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并不能有多大的提高。
楊正全坦言,市場上的兼職,大多都是發傳單、穿人偶卡通服、促銷產品等,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大多兼職往往令人喜憂參半,對于實踐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太大,不過通過做兼職,可以擴寬人際交往圈子,為以后的社會積累打下基礎。
大學生知識豐富,閱歷少,接觸的人群大多是老師和同學,社會經驗缺乏。楊正全說,對于大學生平時看到的、聽到的、學到的事物,需要具備一定的分辨是非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尤其是對于剛入校的大學生來說,更應該理性看待兼職,不能盲目追求兼職效益。
“學生千萬不要忘記自己來學校的真正目的是學習!”田龍的學校在花溪大學城,因該地距離城區比較遠,想要找到一份兼職并不容易。于是,田龍充分借助在商學院學到的專業知識,打算在學校內開設快遞點,結果因資金和人際關系受阻,最終計劃“落空”。
后來,田龍開始尋找“出路”:做過代理人,為駕校招學生,批發棉被,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兼職資源,甚至還在校內組建了自己合伙團隊。“人生沒有一蹴而就,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田龍認為,大學生做兼職,是一件好事,不過要明白兼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