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里,一臺冰箱,一頂吊扇,一道忙碌的身影,精致的發飾、各種好吃的甜點等相繼在她手上完成。她叫陳喆琳,是廣東石油化工學院一名即將升大四的學生,她從大一開始就不向父母伸手要生活費,而是通過兼職來賺取生活費。通過三年來不斷努力,她現在已經成了學校里的小名人。日前,茂名晚報記者對陳喆琳進行專訪,聽她講述三年來兼職賺取生活費的自強不息經歷。
轉型
從單一商品
到多樣化經營
陳喆琳來自廣東汕頭,因母親經商,她從小就有了比同齡人更多的經商意識。“我媽媽是開店的,主要經營美發用品,我從小就在店里生活,經常幫媽媽看店,有時需要向客人介紹貨物,或者處理一些買賣問題。從小接觸的人多了,也就慢慢積累了一些交際技巧。”據了解,陳喆琳剛開始賣的是手工發飾。“因為是女生,比較了解女生的市場和女生的想法。”陳喆琳說。她告訴記者,一開始沒有客源,她就一個一個宿舍地去宣傳。為了讓同學更好的認識到她的商品,或者引起對商品的興趣,她把發飾陳列在一個飾品工具盒里,一打開就可以展示給人看。陳喆琳表示,她賣的發飾一般都是5塊錢一個,小的3塊,如果復雜一點的話就8塊。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喆琳遇上了售賣瓶頸。“在那段時間,持續了基本有一個月左右,很多人都說發飾好看,可是卻沒有一個人買。那個時候真的很迷茫。”說起瓶頸期,陳喆琳比較感慨。通過瓶頸期的反復思考,她迎來了第一次“轉型”,開始增添售賣品種,比如手鏈、發箍、包包等女生小精品,隨后銷售情況慢慢變得好了起來。
再轉型
校運會期間嘗試做甜品
接受采訪時,陳喆琳向記者展示了她放在冰箱里的甜品。關于轉型做甜品,陳喆琳說:“那是一個巧合,大三時,在學校運動會前,我聽說學校里將有很多商家進來賣甜品,不如也學來做一下。然后我就來了沖勁,上網找到盆栽酸奶的做法,并開始嘗試來做。做好之后,將甜品分給同學吃,都收到了大家的好評。等甜品技術成熟后,我計劃開一家甜品店。”陳喆琳介紹說,盆栽酸奶是杯子下面裝著酸奶,然后撒上一層奧利奧碎,最后在上面插一些薄荷葉,然后就可以做成一份精美的盆栽酸奶了。據悉,校運會期間,陳喆琳也在擺賣自己的手工飾品,當許多同學涌向她的攤子時,她感到特別幸福,特別有成就感。陳喆琳告訴記者,校運會期間,一天半時間的銷售額有2000元左右。
自強不息
不依靠父母也能生活
時下,一些大學生喜歡通過兼職賺取自己的零花錢,當然也會遇到困難,而陳喆琳的回答是“樂在其中”。她表示,“不算困難,因為很享受這個過程的酸甜苦辣。”然而,陳喆琳也有遇到不被理解的時候,那段時間情緒很低落,感覺自己的努力都被否定了。但是自己還是要堅持,因為支持的人總比攻擊的人多,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是堅持。“從開始到現在,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會輕言放棄。現在只是嘗試階段,先積累經驗然后再發展店面。“當記者問到父母有沒有對她資金支持的時候,她堅定地說沒有,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因為并不想拿父母的錢,想要自己奮斗,輸了大不了從頭再來。陳喆琳還告訴記者,她父母對她的這種“創業”方式還是很支持的,除了平日電話對生活關心外,還經常打電話過來跟她說要誠信經營等。說到這里,陳喆琳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記者手記
時下,不少大學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利用空余時間來賺取生活費。有自己親手制作商品來售賣,有自己開網店,還有做各種代理的。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是時代在進步,也是社會發展的使然。然而,有人的選擇急于求成,堅持下來的人并不多,不少人遇到了瓶頸期便選擇放棄。
里約奧運會上,我國女排成功奪冠。奪冠后,女排總教練郎平說,“我們就是永不放棄,追求每一分。”永不放棄,是女排精神的最好詮釋。誠如郎平所言,“女排精神”一直在,不是因為勝利才談。現代大學生無論是創業還是尋求知識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尋找、發現和創新,不僅可以積累寶貴的經驗,還可以實現自我提升。永不放棄,是頑強持久的精神,是堅韌不拔的意志。在人生過程中,沒有一帆風順,只有經得起考驗,經得起磨練的人,才能收獲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