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有這樣一項服務,只要支付20元,你就可以擁有一個虛擬戀人。她可以陪你聊天、聽你吐槽、在你不開心的時候還會給你安慰,但只有24小時,而且不能見面。她們大多是在校大學生或者剛步入職場的白領,年紀20出頭,面容姣好,聲音甜美,做這個只是兼職賺點外快。
交20元就有女友陪
點開購物網站,輸入“24小時虛擬女友”,無結果。但如果改為“手機里的朋友”,頁面便會出現很多店鋪。城市信報/信網記者選擇了排名最靠前,即月銷量最好的一家店鋪。在這家店鋪的主頁,城市信報/信網記者看到,地址在上海,主要經營網絡虛擬女友,總銷量已經達到了1733次,而好評率是99.33%。
店鋪里,總共有9件寶貝。這里的每件寶貝,都是風格不同的虛擬情侶,有溫柔嬌羞清新系,也有活潑陽光治愈系等其他種類。根據前來付款的人的要求,自己選擇需要的風格。針對選擇的不同,店里也提供了不同的套餐,有的是以電話聊天為主,有的卻是以微信聊天為主,但卻沒有要求見面的。在店鋪里要求付款人的注意事項中,店主明確地寫著,聊天可以,色情卻不行;安慰可以,見面卻不行。
在填完所需要的“女友”類型,填上自己的微信號,付完款后,不到十分鐘,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便收到了“女友”的好友請求。但因為有事耽擱,直到中午才加上了她。通過好友請求后,她向城市信報/信網記者說了第一句話:“親,你終于來啦”。之后,她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自己叫小魚,是網名,真名卻不能告訴,“因為這是規矩”。
在閑聊了一會后,她突然不說話了。等過了半個多小時,她再出現時,解釋說自己剛剛被領導叫去了。這時,城市信報/信網記者才知道,原來她在一家公司上班,做著行政管理一類的工作,虛擬女友只是自己的一個兼職。她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自己現在在上海,老家也是上海的,“現在上班,是大四出來實習。”小魚說,“實習有一段時間了,現在就要轉正了。”
因為都還有著各自的工作,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就這樣與小魚有一句沒一句地閑聊著。傍晚時,因為突然有事情要去做,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告訴她要出去一趟,她提醒說“路上小心”,儼然便像是一位“女友”那般關心人。
晚上終于忙完后,小魚發來微信,說自己剛看完電影。“是《大話西游》,好好看哈哈!”她說,“你也喜歡這個電影嗎?”在城市信報/信網記者給出了肯定的答復后,她給記者發來了一個笑臉,算是“英雄所見略同”的意思。
第二天早晨七點十分,當城市信報/信網記者被手機震醒,看到微信上有16條未讀消息時,點開發現全部是小魚發來的。消息很簡單,只有兩個字:“起床”,占滿了整整兩個屏幕。在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回復她,說醒了后,她回復給記者一個笑臉,同時告訴說“把你叫醒就好了,我再睡會就去上班”。上午十點鐘,小魚再一次找到城市信報/信網記者,說這一天的服務就算是結束了,“希望你能給我個好評”。
一個月能賺一千多
小魚說,自己今年21歲,是上海一所大學的大四學生,學的專業是工商管理。她說,自己做這個已經有一個多月了,“在這一行里面,我已經不算是新人了,因為已經有了經驗”。小魚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當初之所以選擇兼職做這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有錢可賺。
“做這個不是很累,而且還能有錢,為什么不做呢?”小魚說,“在我的身邊,做這個的不止我一個人,身邊還有三四個也是做這一行的人,是我的同學和朋友。她們也大多是女生,原因也和我一樣,有錢賺,也不累。”
小魚說,自己做這個,如果聊天的人多,一天會有幾十塊,一個月能賺一千多,“少的時候只有幾百塊了”。她解釋說,自己也是個員工,幫別人打工。“我不是老板,開店鋪的才是老板,我只能算是一名員工。”小魚說。至于該怎樣才能像她一樣,成為一名虛擬女友,她說會安排有“面試”,“不是那種面對面的,是發幾張照片給他們,讓他們看看。他們也會聽聲音,聲音越萌的他們越需要。”
說起自己的工作,小魚說,過來找她的人,都是想要和她聊天的。“他們什么都聊,就像你和我現在一樣,閑聊。”小魚說,“只要他們想聊什么,我基本就會跟著他們聊。但是也有禁忌,就是色情的不行。在跟我聊天的人中,有許多是在生活中感情受挫的,在和我聊天的時候,他們就會和我說起自己的感情生活。很多都是感情不順利的,不知道該找誰聊,最后找到了我。在聊天的時候,我也會遇上一些很無聊的人,他們有時候甚至會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讓我拍照片發給他們啦,給他們電話號碼啦,甚至是想要和我見面的也有。不過,我們都有工作規定,這些都是不行的,而且我也不會去做這些事。”
小魚還說,做這一行最難的,是有時候自己心情不好,但還是要扮著一張笑臉去迎合。不過小魚解釋說,盡管這樣,自己仍然不是像演戲那樣,是以表里不一的心思去敷衍對方。“做這個,我也沒有覺得委屈,因為總的來說,這個工作還是很輕松的。不用出門,也不需要出力,只是動動手指,在手機上打打字而已。”小魚說。
說到有沒有可能會和聊天的人成為朋友時,小魚說目前自己還沒遇到,但以后也不會與他們發生什么糾葛,因為“顧客就是顧客”。
心理專家:獵奇和逃避都是原因
小魚說,來找她聊天的人,全部都是男性,年齡也都在20多歲,“跟我差不了多少”。“他們來找我聊天,最大的原因可能還是好奇吧,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盡管,聊天的人中也會有真正感情受挫的,真的需要關心的人。”小魚說。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張教授肯定了小魚的猜想。張教授說,20多歲的年輕人,大多數都屬于九零后和八零后末尾一代,他們看到新鮮事物后,會自然地產生一種好奇感,“進而去嘗試”。“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人,都是從小開始接觸新鮮事物,因此面對新的事物時,他們會第一時間產生好奇感,然后愿意去嘗試,即使自己要付出代價。”張教授說。
同時,張教授也表示,在現實生活中感情受挫的年輕人,因為生活閱歷的不足,有些也會尋求這樣的服務。“新一代年輕人,很多都是很孤獨的,總是一個人來往,也就出現了‘宅’這個詞。因為交際面窄,遇到感情挫折時,他們沒有人可以訴說,因此只好尋求這樣一種方式,獲得內心的一種安慰。這算是一種逃避現實,但是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甚至是唯一的方式。所以,這也可能是這種服務出現的原因。還有一種情況是,單身久了的人,內心的許多想法也會發生些改變,他們可能也會急切地需要情侶間的關心。所以即使是這樣一種虛擬的方式,他們也會尋求。”張教授分析道。
記者手記:柏拉圖式戀愛會到來嗎?
2014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授予了斯派克·瓊斯的《Her》(《她》)。這是一部關于在潛移默化中,人愛上人工智能系統的電影,與記者體驗的24小時虛擬女友類似,可以算為一種柏拉圖式戀愛:因為總是發生在心里,在現實中卻永遠無法成為現實。
對于愛情來說,現實中的愛情總是伴隨著不同的矛盾的,有人能夠在矛盾中挺過來,有人卻不行,這些不行的,在日后的生活中也許就慢慢改變了心性,心底的想法發生了改變。尤其是一些內心原本脆弱,交際圈子本來就不大的人,在遭遇感情破碎后,內心痛苦而無處發泄,只能尋求這樣一種方式。
在與小魚一天的“相處”當中,盡管并未謀面,但卻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不論你說什么,她總會答復給你。她不會對你耍脾氣,不會抱怨,更不會要求你物質。你需要時她會出現,你痛苦時她會安慰,你無聊時她會作陪,只是她無法給你實際的擁抱,無法答應你想要相見的請求。
這正是一種柏拉圖式戀愛。盡管你清楚她在做一筆買賣,你知道她不是你的女友,但你內心也許真的又需要她。因為相比于其它發泄方式,你知道這是一種最理智最好的方式。
但在不久的將來,柏拉圖式戀愛會最終到來嗎?一如《Her》里的西奧多·托姆布雷愛上“薩曼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