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發布的胡潤百富榜上,34歲的張邦鑫格外引人注目—擁有63億財富的他,是為數不多的白手起家的80后富豪之一。
張邦鑫早在北大讀研究生時,就大膽創辦了學而思的雛形。2010年10月,學而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成為國內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去年8月19日,學而思集團宣布:已沿用了十年的集團名稱由“學而思”更名為“好未來”。
“過了18歲再用父母的錢,其實是挺可恥的”
三次100分催生創業點子
出身農民家庭的張邦鑫,本科畢業后,考上了北大的碩博連讀,“我一直認為男人18歲以后應該自力更生。過了18歲再用父母的錢,其實是挺可恥的。”張邦鑫說,為了賺生活費,研究生的第一年,他一個學期做了七份兼職,其中有三份家教。
這樣一份很多大學生都做過的勤工儉學的臨時工,卻在研二的時候改變了他的人生。“非典那年,我印象很深。有個小孩兒成績不太好,我給他做家教后他連續三次考了100分。”張邦鑫的思緒回到那個讓很多人難忘的2003年,“因為這個孩子進步神速,他父親單位幾位同事的孩子也想一起來學習。于是,我和一位同學便在禮堂里貼了個招生廣告,標明小班教學,不滿意可退款,結果效果很好。雖然非典時沒再開班,但非典后我和我的同學便開始琢磨著要干點事兒了。”
于是,2003年8月,兩個沒有任何創業經驗的在校生,在“親友團”的贊助下湊了10萬元錢注冊了公司,開始籌劃開辦學校。
剛開始創業就遇到困難—沒有辦學資格。50萬元資金、數千平方米辦公場所、法人代表(校長)要有多年教齡、高級職稱,這些條件他們都不具備,最后找到朋友幫忙,采用了掛靠在朋友學校下的辦法,定期上繳管理費用但是可以自主運營。因為員工很少,張邦鑫還做過前臺、收銀、會計、教師、教學點負責人等職務。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類比現今流行的互聯網用戶為先精神,學而思也是行業內第一家做在線報名系統和網校的教育培訓機構。談到上線的初衷,張邦鑫有點得意:“報名人太多了啊!”那時往往是開班頭一天晚上,家長們就去排隊。于是熬了幾個夜,人數尚以三十計的創業團隊趕制出了網站,起名“奧數網”。這個名字也反映了一點,張邦鑫當時只想教數學,沒別的想法。
師資,是辦校的“硬件”之一,這也是贏得家長們追捧的利器。辦學初期,張邦鑫還親自督導并給予新老師鼓勵與建議。一位老師的試講他竟然聽了11次,在不斷加強訓練沒有問題后才允許其上崗。對于普通話不利索的老師,他還建議每天半小時朗誦,含顆花生,鍛煉口齒。
學而思的培訓選拔非常嚴格,學歷、教學經驗固然重要,能力、教學質量、負責程度尤被看中。
“生活總是棒槌伴著胡蘿卜,商業這個事不進則退,如果不跟上時代就會被淘汰”
遭同行挖角后才意識到擴張的價值
“我那時覺得,做好孩子培訓,足夠了。”他告訴記者,那是2006年暑假,三十人團隊經營著課程和奧數網,但迅速擴大的學員數很快讓員工數過了百,隨后又因前臺總忙不過來而建立了呼叫中心。但一直到2007年,他們只做數學家教,從沒有想過融資,更別提上市。
但就在那一年,一件事突如其來,改變了張邦鑫的想法。好不容易聚集了一批好老師,團隊也組建得夠穩定,有一天,張邦鑫帶著幾個管理層去北京遠郊放松心情,結果路上就聽說:一家剛融資兩千萬元的培訓機構,一天內從自己的隊伍里挖走了五個老師。五封辭職信齊刷刷躺在郵箱里,猶如悶棒。
但生活總是棒槌伴著胡蘿卜,張邦鑫思考后痛知了資本的價值,明白了不擴張則是倒退。“小而美可以了嗎?原來我是這么認為的,做大做小,只要有美譽度就好。但是商業這個事不進則退,如果不跟上時代就會被淘汰。”他回顧當時心情道。
于是,他意識到三點:做大是有價值的;資本是有價值的;品牌是有價值的。
一刻也沒有遲緩,2007年下半年張邦鑫帶領團隊開始了擴張之路,2008年往天津、上海等地開拓。還是在那時,這個口口相傳卻沒有個正式名頭的培訓機構有了在紐交所上市的名字—“學而思”,公司里貼了一副對聯—“學習改變命運,思考成就未來。”
而后,投入幾百萬在教研,進行“云教學”,每一步張邦鑫都做得比別人更快一步。
雖然考試成績仍然是當下驗證學生優秀與否的主要標準,但張邦鑫與他的同事們,顯然并不想讓外界將學而思等同于應試教育。他也在進行“素質教育”的探索,對有天賦的孩子,學而思會進行重點培養,鼓勵他們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以數學角度進行研究并以論文形式得出結論。奧數網上《貓捉老鼠》等論文的寫作,可以一窺學生“學而思”的路徑。
在小學奧數培訓漸成氣候后,學而思的培訓已經擴展到小學英語,初中、高中領域。
“在遞交材料的時候,大家沒說一定上,只覺得像中考,經受一些考驗”
赴美上市前曾內部反思利弊
2010年10月21日,學而思國際教育集團在紐交所上市。上市前后,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對張邦鑫和他的伙伴們說了一句話:“我曾經歷的每一點痛苦,你們都會經歷一遍。”
新東方是國內第一家上市的教育機構,俞敏洪自然也就是他們的大哥。他們和俞敏洪有一樣的融資背景,都接受了老虎基金的投資。他們和俞敏洪有一樣的創業路徑,都從刷電線桿子廣告開始,站到了紐約的紅綠牌前。
說起上市,創業團隊一開始并沒有打算在2010年上市,“上市是必然的,但我們想再過一兩年,等到自己更加強大的時候再上。”當年七八月份,學而思在內部開了一個反思決策會,沒有太多爭論,只是反思利和弊。上市有利有弊,弊就在于,上市之后,會不會因為資本市場的期望,改變原定前進的步伐?要不要在企業經營健康和企業增長速度方面作一個權衡與妥協?
兩個投資人最后參與進來。他們的意思是,不管上不上,你們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最終,大家決定順其自然。在遞交材料的時候,大家沒說一定上,只覺得像中考,經受一些考驗,結果,上市之路順利得讓團隊有些意外。
上市半年后,2011年6月,學而思發布了升級后的ICS2.0系統,學而思在ICS教學系統、新版教材開發總投入金額達到7000萬元。
上市之后,面臨的挑戰和之前很不一樣。“我們從資本市場融了不少錢,這個錢怎么花,怎么花在刀刃上,這件事情很痛苦。”張邦鑫在接受采訪時曾說,“因為學而思的現金流一直很好,整個經營狀況一直比較穩健,我們并沒有要求急速地擴張,一直是在我們的控制范圍之內,按照既定的步伐來走,總體來說還是很穩健和務實的”。
去年8月19日,學而思集團宣布:已沿用了十年的集團名由“學而思”更名為“好未來”。經歷十年發展,新的好未來集團將定位為“一個用科技與互聯網來推動教育進步的公司”,實現傳統教育與線上教育的融合。
精彩語錄
“未來主要學習應當是免費的,學習時間按正常人性來說應該怎么合理效率怎么高怎么來。而不是一群人窩在一個地方一周五天,大家聚在一起的主要目的應該是社交或群體性的活動。”
對話張邦鑫
記者:你的產品或服務對世界的改變?
張:讓優秀的人從事教育,我們吸引數千名優秀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進入教育培訓行業;通過一切方法讓知識的傳播更加便捷高效,幫助孩子學習過程中激發興趣,培養良好的習慣,塑造終身受益的品格;期望幫助家長和學生能夠低成本獲得公平優質的教育,不靠“拼爹”而靠自身的努力。
記者:自己如何被全球化改變,又想怎么樣改變世界?
張: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我們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