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泉州中心市區整日無雨,最高溫度達到33攝氏度,是今年5月以來過得最像夏天的一天。難得的晴天里,市區九一路口好久不見的手機貼膜商販也終于重見天日。然而,在這個以“透明”為名的行業里,卻隱藏著諸多不透明的行業亂象。
看天吃飯 月入幾百到數萬元
最近一個月,以手機貼膜為生的江西小伙小楊恨透了一直下的雨。“這個月雨下個沒完沒了,害得我整個月都沒什么生意。從‘五一’到今天可能加起來還不到10單的貼膜。”小楊說。
一張桌子加一張凳子,幾把工藝刀,各式各樣的手機膜,順帶賣點手機殼、充電器、耳機、數據線之類的,小楊的生計全在這里了。天氣晴好的時候,小楊通常會選在中心市區的某個天橋上,以防因“占道經營”被處罰,而到晚上8、9點,就撤回九一街路口。依托溫陵小商品市場,九一路口幾乎已經成為手機貼膜行業自發形成的“成熟商圈”了。小楊告訴記者,他從事手機貼膜的時間還不到一年,考慮到這個行業成本低、無風險,當初才從工廠辭職轉而做起了貼膜的生意,高峰期一個月收入數萬元。
另一位30歲左右的王姓女子告訴記者,她以前是擦鞋的,手機貼膜和擦鞋差不多,但體面輕松些。雖然也聽說過手機貼膜月入過萬的,但自己卻從未經歷過,“好的時候每月差不多還有三、四千元的凈收入,差的時候,像這個月,能有一兩千就不錯了。”擺攤的人數天天增加,行業競爭也越來越大。
淘寶進貨 轉手可賺數十倍
一張蘋果手機鋼化玻璃膜,專賣店明碼標價過百,小攤價從25元至上百元不等。專賣店稱,產品有正規來源,質量過硬,不能跟小攤小販混為一談;而小商販則普遍認為,專賣店的手機膜質量跟自己的手機膜質量相差無幾。到底誰更可信?
一位從事手機貼膜的人士透露,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小商販所使用的手機膜都來自淘寶。于是,記者通過淘寶網“價格從低到高”排序搜索發現,排首位的一款售價0.49元/張的高透膜,月成交量達近兩千件;按“價格從高到低”搜索,全網價格最高的鋼化玻璃膜為38元/張,月成交量2萬多件;如果以銷量排序,天貓商城一家號稱“全網銷量第一”的店鋪,售價7.5元/張的蘋果手機鋼化玻璃膜,月成交量超過12萬件。這些店家地址大多位于廣東深圳、東莞等地。
記者實地走訪市場,對比溫陵小商品市場內店鋪、高校學生街、市區路邊攤發現,貼一張普通的高透膜、磨砂膜前膜最低需10元,而鋼化玻璃膜則從25元至上百元不等。由于單價相對較高,鋼化玻璃膜多數可以講價。在華大學生街,一名手機貼膜攤主向記者展示了售價分別為45元/張和25元/張的鋼化玻璃膜,并表示45元的膜硬度更大、手感更好、清晰度更高,管用一年沒問題。討價還價下,最后攤主松口說只需40元。這意味著,如果是普通膜,利潤可能高達購膜成本的20倍。短短兩三分鐘,一張鋼化玻璃膜的純利就可能高達數十元。
業余兼職 每月也能賺上千元
手機貼膜技術、資金門檻低,又無統一行業標準,不少人將其作為謀生的行當。事實上,這個行業可能與我們平常在街邊所看到的“專業貼膜”四個字相去甚遠。
某公司前臺薛小姐現在已然成為手機貼膜的“專業人士”,從哪里進貨、到哪里擺攤、什么樣的客戶可以推薦什么價位的膜,她都一清二楚。要知道,她兼職貼膜不過幾個月的時間。每晚抽兩三個小時擺攤,一個月能賺上千元。
另一單位的司機小顏,也從今年開始做起了手機貼膜的兼職。“最開始是一個朋友在自己的手機店里兼做貼膜,后來我發現這根本不需要什么技術,貼幾次就會了,就讓他淘寶進貨的時候順便幫我多進一點。”小顏說,自己原本也是抱著玩玩的心態,現在身邊熟人都知道他在做這個小生意,也就拿給他貼。不過,小顏半開玩笑道,做生意千萬別做熟人的生意,不好意思收價高了,“一張進價8、9元的膜,幫朋友貼也就收10多元,相當于白干。”小顏甚至建議記者自己動手試試,并指點道,只需要上網買適合自己手機尺寸的膜,用銀行卡之類的硬卡順著手機刮過去,不要產生氣泡就可以了。至于那些邊邊角角的地方用打火機稍微烤一下,讓膜變軟后很容易就貼好了,“省錢又有趣。”
編者注:只要您身邊有關于手機貼膜的故事,不管是“一夜暴富”或是“血本無歸”還是半途而廢,都歡迎撥打本社熱線966339,與更多人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