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不僅是一項技術活,更是一項辛苦活。除了長時間工作,就是一直坐著也常常讓人受不了。”34歲的周紅一邊飛快地穿針引線,一邊耐心地向記者介紹她的工作。在這間十多平米的屋子里,周紅和同事們都是陪讀媽媽,兼職做手縫制衣,打發時間的同時補貼家用。周紅做了3年,是其中年紀最輕,也是最熟練的一個。
周紅現在要做的,是為一個手掌大小的袋蓋進行撬邊。為了更方便穿針引線,周紅要先用夾子夾住袋蓋一角,牽引在桌面的壓坨上,靠重力將布片固定、展平。接著,再沿著原本的車線將毛糙的邊緣內疊,手指翻飛,一針一線地固定好邊。對此,周紅介紹說:“這個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是3厘米12針到13針。”而單撬完邊也并不意味著工序的完成,放下針線后,周紅又拿起一旁的挑針,將原本橘紅色的固定車線拆干凈,并在每個袋蓋上訂上自己的工號。“下一步會送去檢驗,如果出了問題會直接返工給我們本人。”周紅說。
而像這樣的袋口,周紅說,她一個上午可以做40多只。手縫品的走線與機器不同,不會有橫平豎直的機械走線,但是可貴之處也在于此,一件手縫羊絨大衣進商場,往往都是動輒上萬。純手工制衣,意味著一件衣服的每個零件都是人工縫制,袋蓋、領口、袖子、大衣前后片,隨著樣式和長度的不同,縫制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周紅告訴記者:“手縫一件衣服最起碼需要3至4個小時,針數更是達幾萬針,數都數不清。”周紅和同事使用的針都是特制的,比市面上一般的針堅固不少,可還是經常會用斷,需要天天換。
正是由于這種特性,手工成衣制作,工人的熟練程度很重要,作為縫紉新手,常常練3個月都不一定能達到要求。而按熟手工人一天做七八個工時,每小時6元工錢來算,收入依舊不算多。而另一方面,長時間的低頭工作不僅影響視力,頸椎炎更是從業者的職業病,而手縫工人們還需每時每刻不停運動手指,確實比較辛苦。“有時候晚上睡覺,手指都會麻會痛,早上起來拳頭都握不攏。”周紅說。
而即使辛苦,周紅依舊在工作中尋找著快樂。周紅的孩子在上小學四年級,她坦言兼職這份工作,主要不是為了錢,更多的是想在陪好孩子外,充實自己的生活。“我們都是志同道合的陪讀媽媽,可以一起交流孩子的情況,而且,工作總比打牌和玩樂有意義多了。”周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