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當下,一方面是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許多畢業生面臨“畢業就失業”;另一方面,熱擠公務員、爭相進入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依舊呈現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局面。那么大學生創業現狀如何,創業該往何處發展?
“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只有0.01%!”日前,大學生職業發展論壇在廣州多所高校舉行,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口出驚人之語。
據此,都市時報進行了“昆明大學生創業調查”。我們發現,在校生或者剛出校門的大學生當中,進行過創業或者有創業沖動的不足15%。啟動資金的來源、實際操作的經驗或者是行業的選擇,都是讓他們苦惱不已的問題。
困難一:啟動資金
“困難重重”——很多大學生創業者都這樣描述自己的創業歷程。“沒有特別的低息貸款。”
日前,當聽到有沒有專門針對大學生創業的貸款時,在丹霞路上的中國銀行工作人員回答說。不僅如此,昆明市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銀行以及興業銀行、民生銀行都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接受采訪的幾名大學生中,他們的起步資金多數由家中提供,對那些家底不厚的人來說,這種方式顯然行不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金,再好的創意也難以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記者調查發現,八成有創業沖動的大學生認為“資金是他們創業的最大困難”,創業資金從哪兒來?50%的學生會“向銀行貸款”,30%的學生“向父母借”,20%的學生想“利用創業基金”。
困難二:行業選擇
目前大學生創業者大多從事技術含量和門檻都較低的服務行業。雖然開始比較容易,但最后無疾而終者居多。目前中國大學教育中,素質教育還相對薄弱,因此如何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創業的“武器”,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題。許多同學只憑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賺大錢”的念頭,就匆匆投身于某個行業中,對形勢估計不充分甚至是盲目行動,因此往往事倍功半或者一無所獲。
困難三:沒經驗也無借鑒
“對困難的準備不足啊。”許多創業失敗的學生在總結自己的創業道路時這樣說。是的,沒有可以值得借鑒的經驗。他們的創業只能看到曙光,卻看不到方向。剛要開冷飲店的云師大學生孫西平說:“如果沒有創新,一個冷飲店賺錢就很困難,況且我只是模仿,究竟未來會怎樣還是個未知數。”
可是,令人欣慰的是,他們對未來的執著足以抵抗現實帶給他們的打擊。“我是一個屢遭失敗的創業者。”一直在為開健身房奔波的云南農大學生阿海說這句話時,眼眸中依然充滿著期望。
困難四:手續復雜優惠小
“我這幾天頭都大了,辦證的手續很繁瑣,我已經去了好幾天都沒有辦下來。”孫西平說。
據了解,昆明各區工商局都給予了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不同的優惠政策,五華區辦理營業執照可以免收登記費,而在盤龍區和官渡區辦理營業執照除可以免收登記費外,自主創業的大學生還可以享受減免2-3年的個體管理費的優惠政策。云南農大學生馬玉華當初開寵物店時,為了避免繁瑣的手續,只能委托老師代辦。目前,不參與具體經營的老師還是寵物門診的法人代表。由于大學生創業可以享受減免3年個人所得稅以及其他優惠。馬玉華正考慮讓更改企業的法人。辦證面臨的困難也是馬玉華所要考慮的。“手續有點麻煩,我還顧不上去換呢。”馬玉華無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