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曾經也寫書鼓勵過大學生,但是也確實認為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不高。兩個原因:第一、中國的教育是應試的,僵化的。這種教育的結果就是,它給了大學生很好的基礎,但是它把你僵化了,這不僅是教育體制的問題,還是文化的問題。美國人鼓勵你問為什么,鼓勵你去挑戰權威,中國不這么鼓勵,所以就把創新思維壓回去了。但是絕對還是可以釋放出來的,只是你需要一段時間一個過程,讓你更有思維。第二、中國互聯網創業比美國更難。所以大學生還是需要給自己累積一點經驗、人脈,再去創業,成功的幾率會大很多。
當代大學生很大的錯誤就是大學四年沒有去實習。現在的大學很多教的是比較應試和空虛的,有些老師也真的沒工作過,只是比較理論化的教授。你只有去做了之后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你需要的是趕快找一個實習的經驗,趕快挖掘你的興趣,如果你實在找不到的話,至少找一個你認為不錯的公司,或者找一個你認為誠信的專業,或者更多時間去嘗試,腳踏實地去做才能得到方向。
曾經去某個學校參觀了創業園,他們給我看很多項目,但在我看來只有一個項目可以,就是孩子在鞋子上作畫,然后拿去賣。所以不妨去考慮一些可能不是最熱門的領域,可能做一些服務業,辦個小吃,或者畫點畫,做些工藝,這些都是學習的過程。實在要創業的話,可能做一個移動互聯網上一個小小的免費的移動APP,當然這也可能是邊緣的。一開始想的越大越不可行,從小做起,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地做出了東西。
美國的成功在于,創業環境不難,但是這點我們真的比不上。而互聯網對于初期創業者是挑戰,并不是我們不愿意幫助你,而是幫助有理想年輕的創業者先加入創業的行列,然后再慢慢做交流和培訓。YC模式在中國不是不能成功,但是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需要投更多的項目才能得到回報,然后回報率遠遠不如YC,還要抱著多年賠錢的打算。而且YC成功秘訣在于它的品牌,當一個品牌做大到審查都不用,閉著眼睛就給你投的地步,你不成功也難。但是要怎么打造這樣一個平臺,不是你做了兩件事情就能完成的,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很艱難但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