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是495萬人,比2006年增加了82萬人,畢業生總量和增量都是最多的一年。到今年9月1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的畢業生實現就業的人數是351萬人,雖然比去年同期增加54萬人,但是仍有大約144萬的應屆高校畢業生未能如期就業。(10月31日《北京晨報》)
今年144萬應屆畢業生未如期就業,這固然有著多方面的社會因素;但更主要的還是應該“在自身上找原因”。
按理說,今年有144萬大學畢業生沒找到工作,那么,就會有更多的高中畢業、初中畢業的“更是找不到工作”了,其實不然。活躍在城市里廣大農民工中相當多的人,論學歷,他們只不過高中畢業、初中畢業。雖說過去計劃經濟時代,大中專畢業生工作國家“包分配”,但現在實行的是市場經濟,且我國的經濟建設多年來一直在持續高速發展,大學畢業生自主擇業的機會比以往多得多。
或許,有的大學生會說,我們是“天之驕子”,怎么會去干高中畢業生、初中畢業生他們那些又苦又累的活呢?!殊不知,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是495萬人,而剛恢復高考制度的1977年,全國只招收37萬人。別說其他部分,僅僅今年到民營三資企業工作的畢業生有達143萬人“這一部分”,也是遠遠大于那個“37萬”的。客觀的說,我國的高等教育早已從“精英教育”擴大到“公民教育”,高中畢業,只要你想上,且經濟條件允許,就有大學可上。反觀之,如果還是全國高考每年只招收“37萬”,現在很多的年輕人,甭說,大學本科,甚至于連大專、中專都考不上。現在以較差的成績考取高校的,仍然還以“天之驕子”自居,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這叫“刻舟求劍”。
不可否認,相當一些大學畢業生去了大城市,考進大機關,進了大公司,那是人家有真才實學;如果自己在中學、在大學并沒學到多少真本領,那就應該“人貴有自知之明”。有了“自知之明”之后,筆者建議,盡快找一份工作,盡可能地大學畢業后“不再啃老”,哪怕那活兒又臟又累。“萬丈高樓平地起”,很多政治家、軍事家、企業家也是從平民“起家”的。或者,有的人覺得大學里實在沒學到東西而愿意“從頭再來”,不妨去學一門手藝,那也是“薄技在身,勝握千金”的。
大學生就業,靠天、靠地、靠政府、靠父母,沒什么錯;最關鍵的,還得“靠自己”。欣喜的是,今年的高校畢業中,到中西部地區的人數增加了55萬人左右,到縣和縣以下單位就業的達到58萬人,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愿意到基層去,到艱苦的地方去了。有一句歌詞唱得好,“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