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創業失敗,讓鄧海波明白了,創業不能光靠激情,所以他告誡自己“不懂不做,不熟不碰”。大二時他向校團委學生處申請,創辦了DM刊物《重慶大學城商家信息周報》。每周一期的DM單
昨日下午,全身黝黑,有些微胖的鄧海波頂著高溫騎著摩托奔波于大學城的各大校園之間,他在做各高校學生火車票行情調查,準備在大學城開個火車票代售點,這已不是鄧海波第一次創業,三年間,他經營了無數小生意,賺了師生36萬元,手下有36人。
打擊
借二叔兩萬辦網站虧了
鄧海波是重慶科技學院營銷專業學生,忠縣人,在當地文化部門做領導的父親,希望他將來做公務員,但填志愿時他悄悄改了專業。大一下學期,受淘寶網創始人馬云影響,鄧海波也瞄上電子商務,他向二叔鄧建明借了2萬元,但網站拉不到業務,很快虧完了。“那段時間,我成天喝悶酒,學校秘書科的范老師勸我重新振作。大二時,我到3個公司做兼職,準備東山再起。”鄧海波說。鄧建明對侄兒很欣賞,“鄧海波很有志氣,失敗很正常,我支持他繼續創業”。
轉機
辦DM雜志掘第一桶金
第一次創業失敗,讓鄧海波明白了,創業不能光靠激情,所以他告誡自己“不懂不做,不熟不碰”。大二時他向校團委學生處申請,創辦了DM刊物《重慶大學城商家信息周報》。每周一期的DM單創辦,讓他的人脈迅速積累起來,憑著真誠,他開始涉及大學城里的各個領域,三月幫各商家做校園宣傳、五月組織學生旅游、六月畢業生貨物托運、假期主攻網上銷售、十月再做旅游,慢慢走上正軌,鄧海波開始賺錢了,也還清了二叔的兩萬借款。
個案
租閑置校車送萬州學生
大學城交通不是很便利,近20分鐘才有一趟車到沙坪壩,學生回家很不方便。而大學城里有萬州籍的學生3000多人,得知此消息后,鄧海波和各學校后勤處聯系,租用各高校校車送萬州同學回家。此消息得到了萬州同學們的贊許,基本上都選擇了乘校車回家的方式。鄧海波說,一名學生收費128.5元,成本98元,凈賺30元。3000×30=9萬,半個月就凈賺9萬多元。據鄧海波介紹,他存折上已有36萬元的進賬,手下有36人,他是“董事長”。
風景
“董事長”校園開寶馬摩托
事業有成,鄧海波盡量回饋同學,幫他打理財務的周遠楊說,“今年端午節,鄧海波就送了班里每位同學兩個粽子,同學們都覺得他親和力極強”。記者注意到他的坐騎是輛漂亮的寶馬摩托車,他笑著解釋道,“買摩托不是為了炫耀,而是工作太忙,需要這樣的交通工具。現在我正準備在大學城開個票務公司,代售火車票。做過送同學回家的業務,知道市場有多大。我希望在大學畢業前能賺到100萬,并在母校設立志強獎學金,給至今不知道他創業的父親一個驚喜。”
評價
他學習一般但實踐很強
“鄧海波已經是整個大學城的小名人了。學校為他驕傲。”范老師告訴記者,鄧海波的入校成績超過了當初學校提檔線近50分,但后來他忙于各種生意,成績并不是很出色,沒拿過一次獎學金。但他的實踐能力強,在專業考試時往往能從自己的實際經驗談問題,專業回答總讓老師眼前一亮。“現在學校教育理念正從傳統的‘好好學習’轉變為‘學以致用’,我們會給像鄧海波一樣勇于實踐的學生開綠燈。”同時范老師也提醒大家,創業千萬不能眼高手低,要找準位置和目標,不能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