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是個活潑的小伙子,也很喜歡交友。大學(xué)畢業(yè)后找了一份機關(guān)單位的工作,尚處于試用期。在工作中,他很佩服那些有能力的同事,而且也希望自己能融入對方的圈子,但當劉克靠近他們的時候,有些人對他似乎并不太熱情,有的甚至對他愛答不理。
起初,他感到困惑。同事之間不是應(yīng)該相互幫助嗎?有一次,偶然間他聽到有同事在背后議論他。“劉克對我那么好,估計是想從我這里學(xué)到一些東西,關(guān)鍵是他什么都不會啊。對我沒任何幫助!幫他還不如幫老劉處長的外甥呢!”“就是!”另一個同事隨聲附和道。
同事所說的“老劉處長的外甥”是劉克的同學(xué),畢業(yè)后一起進入這家單位。單位只需要一個名額,而這兩個年輕人都還處于試用期,試用期過后決定留下哪一個。
劉克聽到這些對話后,非常生氣。他氣憤那些同事們都是些勢利的小人。他也明白了,同事并不欠你的,沒有理由“應(yīng)該幫助你”,有些人之所以對自己不感興趣,是因為自己還不具備讓人感興趣的能力與條件。
于是,劉克在工作中非常努力,還利用假期參加職業(yè)進修班提高自己的職業(yè)技能。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他不斷創(chuàng)造業(yè)績,很快他受到了領(lǐng)導(dǎo)的器重。以前對他不感興趣的同事們,也漸漸地開始對他表示好感,甚至還有一些老同事要給他做媒呢!
理所當然,試用期結(jié)束,他被留了下來,而那個老劉處長的外甥被淘汰了。
時刻增加自己可被利用的價值。聽起來很別扭,但是這個道理不僅真實,而且還很實用。
上面,我們問了你為什么喜歡跟身邊的朋友在一起,那么,現(xiàn)在請再想一想,你的朋友為什么喜歡跟你在一起?也就是說你給你的朋友提供了什么需求?你用什么來交換朋友給你帶來的“好處”。
在他困難的時候,我?guī)瓦^他!我也愿意幫助他人!
他有錢投資,我有才智創(chuàng)作,所以我們合作成功了,而且非常愉快!
我關(guān)心他的生活,在他需要我的時候,我能站在他的一邊。他孤獨失落的時候,我不會離開他,不讓他感到孤單!……
如果你從來沒有想過這些的話,那么可以肯定你是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如果你只想著別人給了你什么,而從不想自己給予別人什么,那么你一定是個自私的人。
很多20多歲的年輕人都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在家里扮演著“太上皇”的角色。當他們步入社會,很難一下子從這個角色中轉(zhuǎn)變過來,對周圍人的關(guān)懷和幫助理所當然地接受,他們傲慢、自負,甚至瞧不起條件不如自己的人。由于這種交換原則失去了平衡,久而久之,別人就不愿意與他交往,孤立他,甚至討厭他。
記住,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對你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你所得到的東西必然是你所付出的東西交換而來的。交往的這種互惠原則,要求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必須注意,讓別人覺得與我們的交往值得,你身上有某種東西吸引著別人與你交往。
如果在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時候,首先想到這一點,而且懂得如何維持交換中的平衡,那么你就不愁沒人愿意與你交往。
所以,先不要問別人能為我做什么,要先問自己能為別人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