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金盾送上一份開學防騙指南,幫你遠離騙子的套路同學們請收好!騙子建群后,向吸引進群的2018級新生每人收取1至多元不等的“入群費”;還有人將已有的普通QQ群改名為“2018級新生群”,吸引新生入群,在群里發(fā)兼職廣告賺提成;或以學長、學姐名義,騙取新生錢財。那么騙子也開學!這13種詐騙套路,你不得不防!
一、冒充快遞員退款詐騙
18歲的海南學生小李,與弟弟相依為命。今年高考,小李考上了一所師范學院。正當她滿心歡喜要去讀大學時,遭遇了騙局。她接到自稱是“某某快遞”的客服人員打來的電話,告訴她因快遞在運輸中出了事故,不能準時到送達,需要添加她的支付寶,通過支付寶給她理賠,隨后對方發(fā)來了一條鏈接,讓她填寫資料。剛剛通過這家快遞寄了東西的她,信以為真,按照對方的指示點擊了鏈接,并填寫了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不久就發(fā)現其銀行卡上的近2萬元被人轉走。這類騙局中,騙子冒充快遞公司員工,打電話稱“包裹因損壞沒法配送,可以退給雙倍賠款”等,之后會讓受害人聯系客服填寫銀行卡、支付寶賬號等信息,再把卡內錢款轉走。
最好的防范之法就是要有質疑精神,不要輕易相信對方所說,在沒弄清對方身份之時,自己的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密碼等個人信息萬萬不可透露出去。縱使要退款,也要通過官方客服或支付平臺走流程進行。來源不明的網頁鏈接,不要登陸。
二、短信類詐騙
詐騙團伙以校訊通、交學費等名義,通過偽基站、短信群發(fā)器的工具,發(fā)送帶有木馬病毒的網頁鏈接,誘騙事主打開網絡連接,實現木馬程序的自動安裝,控制事主手機,盜取事主的個人信息,進而對事主及其熟人實施詐騙。收到上述信息,家長切記不要慌張,第一時間和學校或孩子本人確認,不要輕易匯款或點擊不明鏈接,防止造成財產損失或個人信息被竊取。
三、“新生群”收群費騙局!
管理員發(fā)布通知稱,“擬定收取群費,每人每月5元”,將用來“進行內部建設”。消息一出,受到群內多名學生質疑。對此,南開大學發(fā)表聲明稱,“經核實,發(fā)現為騙局”。聲明中提醒,學校目前尚未建立官方的新生總群(包括QQ群、微信群)。無論是教師、學長學姐的在線答疑,還是學校通過官方途徑發(fā)布的網絡課程都是免費的。凡是要求收取入伙費、內容費的,都是詐騙。
四、招聘兼職,騙取押金
新生小楊在校園內看見兼職廣告上說,可免費提供兼職服務平臺,小楊便去應聘。對方口頭上答應為他找個輕松又能賺錢的兼職,提出要他交納幾百元押金,合同解除后那些押金會退還。小楊交了50元報名費及200元保證金,對方讓他等候通知。半個月過去了,小楊再去打聽,已人去樓空。
五、網絡購物退款詐騙
很多大學生喜歡網絡購物。一些騙子于是冒充購物網站的客服,稱貨不能發(fā)送需退款,請受害人提供銀行賬戶等個人信息來詐騙。還有騙子開設虛假購物網站或淘寶店,一旦受害人下單購買商品,便稱系統(tǒng)故障,訂單出現問題,需要重新激活等。隨后,通過QQ發(fā)送虛假激活網址,受害人填寫好淘寶賬號、銀行卡號、密碼及驗證碼后,卡上金額則被劃走。購物退款,包括改簽、退票等,和快遞退款一樣,一定要通過官方客服或支付平臺核實情況后,走流程進行,雖然可能要多花些時間,但無錢財安全之虞。
六、錄取通知書
不法分子故意混淆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高等學歷教育的區(qū)別,給考生發(fā)放錄取通知書,蒙騙考生和家長,招攬生源,騙取錢財。考生接到錄取通知書后,一定要登陸招生信息網或到縣市區(qū)招辦查詢、核實自己的錄取信息,如查詢的信息與錄取通知書一致,就是經過省招辦辦理了正式錄取手續(xù)。
七、你的賬戶有資金異常變動
經常有這樣的情況,銀行卡里的錢無故消失,去銀行賬戶查真的沒有了,克服出現稱要退款給你,從而被騙取資金。騙子首先竊取了受害者網銀登陸賬號和密碼,制造銀行卡上有資金流出的假象。然后假冒客服打電話確認交易是否為本人操作,并同意給用戶退款騙取用戶信任。
八、助學金詐騙
騙子自稱某某教育局工作人員,稱有一項針對貧困學生的助學金,謊稱這筆錢已經轉入銀行,讓家長去銀行通過ATM機進行轉賬。在轉賬過程中,以交納相關費用為由騙取錢財。所有資助項目均不要求學生預先交納任何費用。當接到自稱教育、財政等部門工作人員的電話,要發(fā)放“國家助學金”、“返還義務教育費”、“助學扶助款”時,要主動與當地學校、學院老師聯系,以證實真?zhèn)巍M瑫r不要隨意透露家人姓名、電話、職業(yè)等相關信息,堅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理睬,更要警惕騙子實施的詐騙。
九、你購買的商品斷貨,可以申請退款
騙子首先完全掌握了受害者的網購信息,并通過準確的描述受害者購物信息來取得受害者的信任,進而套取受害者的銀行卡號、密碼和短信驗證碼。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同時泄露,騙子就順利地將受害者網銀賬戶中的錢轉走了,遇到商品交易出現異常、情況,應當首先向購物網站的官方客服電話進行咨詢,不要輕易相信主動呼入的、斷貨、自稱是客服的人。網購賬號、支付賬號應當單獨設置密碼,并且密碼要足夠復雜,定期更換。
十、辦理手機卡
一些大學生在非正規(guī)經銷商處購買電話卡后,會接到一些詐騙電話或垃圾短信。有的接到的電話內容類似資助新同學學費、生活費等為理由,騙取銀行卡號密碼。還有的打電話自稱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還學費等為名,讓學生提供卡號、密碼,從而進一步實施詐騙。對自己的隱私要嚴格保密,遇到此類事件要先向學校有關部門電話求證,遇到欺詐行為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
十一、招聘兼職
部分同學想找份兼職工作,騙子針對這種情況,利用手機、互聯網等媒介,傳播虛假廣告招聘兼職,騙取學生一定數額的押金還有保證金等。大學生在尋找打工信息時,不要盲目,更不要輕信那些以騙錢為目的的黑中介。此外,在找工作以及打工期間,大學新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識,與雇主見面時最好請同學結伴前往,以免上當受騙。
十二、冒充老師來收班費
這類騙局往往在新生報到之際上演。一些閑雜人員,利用新生初來乍到人地生熟,冒充老師或者學生干部到宿舍收班費。這些人往往拿著印有學校抬頭的表格,催促每人填寫,然后交一兩百元不等的這費那費,并請在場的人幫不在宿舍的人代交。還有騙子冒充老師,給學生家長打電話,稱孩子遭遇車禍等,讓焦急不已的家長一步步跌進騙子挖好的“坑”。新生要盡快“認準”自己的輔導員老師及學生干部,存下他們的電話,遇到上門來收費的,最好通過短信、微信或者到一旁打電話核實清楚了再決定要不要交錢。
十三、利用同情心詐騙
這類騙術事實上比較常見。走在街頭,騙子往往假裝問路,然后稱自己財物丟失,顯得可憐無比,再然后利用新生同情心騙取現金或手機。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要多長個心眼,輕易不要借手機和錢給陌生人,特別是不能將大量的現金借給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