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案例 :1日上午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大一學生小謝向本站咨詢 ,他一個月前到龍城路大勤實業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做兼職 ,原本口頭說好是底薪加提成 ,哪知最近公司提出要每天完成15件商品銷售量才能拿到每天的薪水。2月28日他辛苦了將近10個小時 ,只賣出了一件商品 ,拿到2元。他的勞動權益是否遭到侵害 ?面對紛雜的社會,大學生兼職應該怎么做才能維護好自己的權益 ?
外出兼職很新潮
直到現在,外出兼職在眾多大學生眼中都是一件比較新潮的事,在掙錢的同時,還能提前探一下社會的底,讓自己在找工作面試時有底氣。
走在廣西科技大學(籌)、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等一些校園的公告欄里,不難看到各類招聘大學生兼職的信息,在網絡上搜索“柳州大學生兼職”字樣,除各類人才招聘網外,還有一個專門為柳州大學生提供兼職信息的專業網站,實行會員制度,繳納一些費用成為該網站會員后就能看到眾多包括發傳單、舉廣告牌、餐飲服務員等的兼職信息。對于部分違規的會員還在網站上實名批評。除此之外,為了緩解部分困難學生的生活負擔,許多高校還提供一些勤工助學崗位,但往往是提供的崗位少,報名的學生多,甚至出現一個崗位有幾十個人報名的現象。
廣西科技大學(籌)醫學院學生謝奕欣說,他們班里將近三分之二的同學有外出兼職的經歷,一部分同學是因為家庭困難,還有一部分純粹是想增加一些社會實踐經歷,這部分同學對于薪酬等方面的要求不高,即使有時候被雇主“坑”了,也就當作一次社會特殊經歷一笑而過。
有效協議防被“坑 ”
人才交流中心大學生培訓部相關負責人說,他不支持在校大學生外出兼職,應通過學校組織等途徑尋找正規企業開展技能實踐。大學生如果是兼職,相關企業當然應參照最新出臺的最低工資標準按照小時或者天數來給勞動者計算報酬。
但兼職學生必須能夠提供相關的有效協議,才能向勞動監察部門或者司法部門尋求幫助。
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副支隊長王家寧說,在校大學生外出短期兼職多從事的是服務業,兼職的高峰期在節假日期間。從今年的投訴來看,都是大學生沒有和用工單位簽訂相關的協議,只有口頭約定,等到發生勞動糾紛時大學生不能夠提供有力的證據 ;還有些企業鉆了現行法律對大學生兼職等短期勞動沒有明確規定的空子,在支付報酬時故意扣押酬勞。
廣西華尚律師事務所律師黃華說,大學生在外兼職的確不在《勞動法》的規定范圍之內,因此大學生在外兼職與企業簽訂的勞動合同是無效的。這個教訓值得吸取。但如果兼職大學生與用工單位簽訂了相關的民事協議,則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大學生可攜帶有效的勞動協議或者與該企業法人口頭協議時的錄音到法院起訴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