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在淘金潮中,成為為數不多富人之一的,就有淘金區那個不淘金而是賣水的人。更有那通中外的,會舉出“開采石油的與賣牛仔褲的”北美史料相佐證,說明此類得失故事真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那么為什么賣水比淘金容易得多?
改革開放,國門洞開。有好事者將東南沿海的中國人“船載以入”北美,開始了中國人在北美涮盤子的經歷。有這點經歷不打緊,關鍵是幾年盤子居然也能涮出一點美元,一張綠卡,一種華僑身份。幾年時間過去了,趁涮盤子間歇,咬咬牙,提前半年訂張三折往返機票,回國一游;這一游又游出了許多“國外”的優越性:怎么國內的旅館不提供24小時熱水,國內大學的學生廁所里為什么沒有手紙,公共汽車為什么不開空調,等等。有了比較就有了差距,海外華人顯示優越感的文章登得到處都是,最先明白過來的得數時稱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于是圖書館里一本《到美國去,到美國去》的小說被翻得最為破爛。
美國獨立后曾掀起西進運動(Westward Movement),淘金者蜂擁而至,有人一夜暴富,但更多人白忙活一場。有心者注意到,在眾人淘金時,最佳策略選擇竟然是賣水,水才是剛需。
8月10日,原資深媒體人牛文文創辦的創業黑馬在A股創業板上市,7 年的長跑,終得正果。這是媒體人成功轉型的正能量案例,背后的商業路線圖依然是 —— 在大時代,淘金還是賣水?
牛文文轉型趕上一個創業者站在舞臺中心的時代。其實,自本國改革開放之后,整個歷史就是創業者歷史。A 股近 4000 家上市公司,多數是民營企業。只是不同歷史階段,創業者的歷史符號不一樣。
1980 年代,賣茶葉蛋的比當教授好,但社會上依然有身份偏見和鄙視鏈。倒爺和投機倒把,分別從身份標簽到法律定性給予認知框定。1990 年代,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后,下海成為時尚和潮流, 能人紛紛經商、創辦企業。牛文文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中國當時最好的商業雜志之一《中國企業家》,見證了這股潮流涌動。
此20年,是創業者的黃金年代。那是短缺的年代,是供給嚴重不足、需求旺盛的年代,是全球經濟蓬勃復蘇的年代。一家前店后廠,就可以讓一家人走上小康之路。鄉鎮企業是此 20 年浪潮的創業大軍,奠定了后來 20 年中國社會的經濟。蘇南模式、溫臺模式、珠三角模式催生了一大批創業者。其時,牛文文的雜志,更多是面向國際大企業、國企大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領軍人物,比如聯想柳傳志、萬科王石、海爾張瑞敏等標桿性人物。
進入2000 年,中國加入WTO,互聯網浪潮進入戰國時代,以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為代表的 BAT 崛起,中國創業進入一個新世代:知識經濟時代。以互聯網為底層架構,為大眾提供基礎信息服務,分別通過搜索、社交和電商建立流量商業帝國。
傳統的生產型經濟只看到商品,看不到服務,這類企業家其實是看不到客戶看不到人的。柳傳志、張瑞敏和王石,他們看得到的是行業機會和市場擴張,但是真正讓他們聲名鵲起的無不是關于管理和公司治理層面的金玉良言。他們這代企業家最大的問題是,無法看見和摸到客戶,客戶形象只是籠統模糊和冰冷存地村在于銷售數據中 —— 不是他們不愿意,而是技術上存在障礙。
1990 年代四大門戶網站開啟了本國互聯網浪潮,遺憾的是它們雖然在技術上可以建立與用戶的直連,但是沒有這樣做,單向度的信息呈現依賴于龐大的編輯內容團隊和高效的銷售團隊。直到 BAT 的出現,數據的基礎是用戶行為和用戶畫像。當 BAT 每天面對幾億個的用戶登錄,進行搜索、社交和購物時,這就相當于再建一個王國。一個王國,無非三樣東西:土地、人口和制度,BAT 的技術服務就是土地,流量就是人口,商業模式就是制度。
BAT 帶來一個新的時代。創業新物種出現了,其特征是:一臺電腦、一個 Wifi,一個工位,就可以開工了。不像海爾、聯想、萬達,需要拿地做產品鋪渠道,資產很重。
當年銷售額近 400 億美元的聯想,市值只有年收入 200 多億美元的騰訊和阿里巴巴 5% 不到的時候,時代的殘酷和分化性就顯示出來了。之所以造成天壤之別,其原因就是,騰訊和阿里巴巴看得見摸得著幾億個用戶,而聯想的資產負債表上,沒有用戶資產這一項。
如果世界還停留在柳傳志、王石、張瑞敏時代,牛文文的最大機會還是當《中國企業家》總編輯,但是當成千上萬人拿著一臺筆記本電腦就可以創業時,牛文文的機會就來了。
這又是一個淘金者和賣水者的故事。對于年輕的、弱小的、以服務為核心的創業者團隊而言,他們的痛點非常明顯:缺乏資金、缺乏技術、缺乏營銷和品牌能力,甚至缺辦公工位。當然,牛文文一開始也走了一段彎路,就是用力很猛做《創業家》雜志,這本月刊最大的窘境是,廣告很少 —— 誰都知道,創業者最缺的是就是錢和消費欲望!
一代資深商業媒體人無奈告別媒體,轉向了培訓 —— 創業黑馬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培訓就是現金流,投資就是未來現金流。
知識付費產業,有三個層級,底層是媒體,中間層是培訓,最高層是咨詢,此進階背后是知識和技術含量的升級。要不然德勤每年過百億美元的咨詢生意是怎么來的呢?培訓就是創業淘金的水,只要創業熱潮不中斷,好的培訓就是穩定現金流。
現在的公司團隊雖然小,但大部分人都有過連續創業或者在初創企業工作的經驗。比如和Ian一起聯合創立公司的CTO DavidKelso就是前YCombinator(硅谷著名孵化器)的一位畢業生。而和我們熱聊的Kam是公司通過Angelist找到的第一個員工,自己也曾經創立過一個音樂科技公司。Ian多年積累的定價算法經驗和David的產品管理經驗的完美結合,為這個有共同創業語言的小團隊奠定的成功的信心。
舉一個例子,大城市如北京的商業旅行者和休閑旅行者都很多,所以工作日和周末的時間段對房屋的價格變化影響不大。而在東北黑龍江邊的度假屋大部分人一般都會在不寒冷的夏天周末休息的時候去,于是夏天周末的價格就會比冬天工作日的價格高。為靠譜期間,Beyond Pricing會看好幾年的歷史數據做分析,因為越接近現在的數據越能體現現階段實際情況,所以在數據分析中的倚重也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