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上有好多介紹兼職的中介,不少學生喜歡在學習之余找份兼職,豈知一不小心,很可能會落入“黑中介”的陷阱。
兼職網上的中介有些陷阱要謹記
兼職輕松又來錢有這種好事?!
案情回放:夏日炎炎,到稅務局辦稅的人絡繹不絕,嘈雜的環境讓人即使在空調下也感覺悶熱,而四樓的征管科辦公室氣氛卻十分的安靜,站在一旁的五位年輕人緊抿嘴唇,臉上滿是迷茫失意和不知所措。
“老師,我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只是
假期兼職,一次就只領了一百塊錢,下次絕對不會了!”這5位年輕人是在校大學生或應屆畢業生,他們向稅務局反映:自己在不完全知情的情況下,被登記為公司的財務負責人、辦稅人員甚至是法人!
原來正值假期,小王、小周、小韋想收獲社會經驗,同時又能掙點外快,便加入了某個兼職群。群里面發布的兼職消息大多數是發傳單、做家教等,這些都沒有引起這幾個年輕人的注意,但2018年5月的一則兼職消息卻吸引了他們的目光:“工作內容:協助資料辦理;工資:結束當日或次日轉賬;帶好身份證及復印件,屆時有專人帶領,采集你們信息。操作機構是國家政府機構,此項操作只是流程需要,沒有信息風險。”
看著這則兼職消息,小王等三人認為這是一份輕松的工作,沒有多想就向對方表達了工作意愿。當了解到集合地點是政務中心時,更是覺得安全可靠,三人還高興地給2位朋友介紹了這份“安逸”的兼職,將其拉入群中,打算到時結伴前往。時間很快到了約定工作的日期5月30日,小王、小周等5名年輕人早早地就到達了政務中心,與對方聯系后很快從政務中心走出一名中介人員,將他們帶進政務中心。
中介人員說:“這個兼職工作對你們沒有任何風險和影響,你們只需要配合工作人員就行了,很簡單不必擔心。”
辦理過程中,這位中介沒有給小王等人看資料的內容,小王等人即使內心有疑惑,但想著沒有風險,便很配合地完成了一系列信息采集工作,其中包括錄入身份證信息、人像采集和電話認證。事后,對方果真很快支付了兼職薪酬,年輕人們興高采烈地回家了。
在案件中,我們看到,所謂的兼職消息抓住了小王等人的心理需求,而讓他們陷入騙局。那么,在小王等大學生遭遇的涉稅騙局中,不法中介慣用的伎倆是什么?
案件解讀
當前在簡政放權優化服務的大背景下,納稅人辦稅變得比以往更加方便快捷。為了讓納稅人“少跑路”,稅務登記和實名采集工作,只需納稅人帶上營業執照和身份證資料就能辦理,對于不能到現場的還能通過微信公眾號網上采集認證。
本來是好的便民辦稅政策,卻讓一些不法分子動了歪腦筋,利用辦稅流程簡化來做不法之事。這些不法分子多以個人名義與受害者對接,一旦事情被察覺或暴露,他們就會將受害者拉黑。他們的手機號多為專用,辦完事后直接銷毀,這樣的做法使得稅務機關或公安機關的調查難度加大。
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兼職者喜歡“兼職手續簡單、掙錢輕松、體驗生活積累經驗”的心理,發布一些充滿誘惑的工作消息吸引受害人上鉤,然后再利用受騙人對辦理涉稅事項不太熟悉的情況,采取對稅務機關的風險提示信息予以遮掩等方式以及在與受騙人對接時避重就輕地去誘導其去辦稅,讓法律和稅務意識淡薄的受騙人迷糊地辦理了一系列稅務事項,殊不知,這些稅務事項的辦理對小王等受騙人潛伏著巨大的涉稅法律風險。
在辦稅更容易和事后“銷聲匿跡、轉移地下”的情況下,不法分子頻頻行騙。
希望以上案例,可以給學生們一個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