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大一新生,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生生活?
如今,有些學生在高中十分優秀,卻在大學里淪落,過上了混文憑的日子。其實,并非這些學生自甘墮落,而是失去了奮斗的目標。
在高中,有家長告訴孩子,高考拿到好成績,考入好大學,人生才能有一個好的起點;在學校老師也會告訴學生,高考是人生重要的一次考試,幾乎決定了未來的走向。高中的學習氣氛除了你追我趕,就是自我超越。
可是,從高中畢業后,踏入大學,許多孩子沒有了家長的殷勤督促,也缺少了教師的嚴格要求,似乎考上大學就是學習的終點。學習環境的轉變,讓許多優等生出現了一些不適應。很多學生未能調整過來,便開始從優秀變為了普通。
那么,作為剛踏入大一的新生,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
筆者以為,高考絕非是學習的終點,作為高中畢業生,更應該認識到這一點。而且也應該明白,上了大學其實是人生的又一次重新開始。因為許多能力相當的學生,成為了你的同學,開始了新的一輪競爭。就如同,初中升入高中一樣。或許,并非每一個人都喜歡活到老學到老,但是在求學階段,還是應該堅持一個求知的心態。
當大一新生,明白“整裝再出發”,才會懂得勤學苦讀。
作為大一新生,應該在進入大學后,除了學校的課表外,給自己安排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這也是對個人本學期的一個短期規劃、短期目標。而這不僅僅是針對優等生,對于進入任何大學的任何一名學生都非常適用。因為大學是新的開始,曾經的優等生,并不代表未來是優等生,而過去學習成績欠佳的學生,也可能在大學擁有更好的未來。
除了短期規劃外,新生也應該有一個中期規劃。大學不再是一種督促式學習,學習的主動性可以說幾乎完全地還給了學生,也就是說早上決定上不上課,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學生個人決定的。
換句話說,大學是要將每一個大學生,視為“成人”,更是以成人對待。
當然,這對于新生來說,既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學生逼著學生,漸漸形成獨立生活和學習的能力;不利于的是有些學生不適應,甚至出現了成績滑坡。因此,如果新生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一個中期規劃,那么學習將會變得漫無目的,甚至是缺少學習的動力。
大學的學習并不輕松,成才也并不容易,除了短期目標,中期規劃之后,還需要一個長期的規劃。有些家長和大學畢業生發現,同樣是一所高校畢業,甚至是同一個專業畢業,因為畢業后的職業規劃方向不同,卻導致了不同的人生,有的大學同學年薪百萬,但是有的卻常年辛苦,收入不過幾萬……畢業后,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實際上就是沒有長期規劃,有的學生貪圖當前的“利”,荒廢了自己大學所學專業。
其實,不長本事的錢不賺,是有幾分道理的。
因此,作為大一的新生,不僅僅要從思想上進行轉變,從家長和老師做主變成人生的自我做主。而且還需要對自己的人生從選擇專業的那一天開始,就應該有明確的規劃,而不是像高中那樣,跟著老師學習就完事了。
大學,是一個既可以將人才煉成鋼鐵,也可以將人才煉成“渣”的地方,而產生什么樣的結果,卻完全取決于大學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