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一個取舍的問題。
放在現在的中國,把月薪折算成同一標準指數的話,其實并不多。
如何理解呢?
眾所周知,北上廣深的工資待遇高,動不動就月薪一兩萬,你看著很紅眼對吧。
然后你再看看內地省會城市,如武漢、西安、鄭州等,月薪過萬的多嗎?其實并不多。
那是因為兩者城市發展指數不在同一個量級上。
那假設把北上廣深的月薪和內地省會城市的月薪按照某個標準,折算成一個指數再來對比,你可能會發現,北上廣深的1萬工資,其實相當于是內地省會城市的5000元。
此處說明下,僅僅是假設,沒有相關數據支持,僅做個比喻而已。
所以,你如果真要對比的話,那就拿同一城市的薪資群體來對比。
比如,武漢,出了名的薪資低。
想在武漢月薪過萬有多難呢?
除去銷售、高管以及程序員等高薪崗位,絕大部分的普通崗位幾乎不可能月薪過萬。
按照武漢現在的薪資水平,城均工資大約在5000元左右。
除了一些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很多小互聯網公司或傳統公司的薪資都比較低。
而且武漢還有很多的國企,干一輩子的工資也有沒超過4000元的,大有人在。
其實,月薪的高低和你投入的時間,并不是成正比的。
并不意味著,你每天工作的時間越久,你的收入就會越多。
收入的多少,是在于你創造的價值。
有人一天工作十六個小時,月薪也才5000元。
有人一天工作四個小時,月薪也可能是1萬。
所以,問題就集結在你如何確保你每天工作時間都在創造價值,而且是增量價值。
所謂增量價值,就是不包含機械性或常規性的工作所產出的價值,而是需要創造過去沒有且能帶來收益的價值。
如果只是常規價值,那也只是在重復別人的動作而已。
總之,想要月薪過萬,那就要付出你的成本,要么是時間,要么是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