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大學生就業難,月薪兩三千,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就看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大學生就業難,是指高薪工作難。就兩三千的月薪,既不符合大學生的身份,也難以承擔未來房貸車貸的沉重負擔。
而有人說當今社會努力就餓不死,這話也有一定的依據,那些沒上大學早早出外打工的人,只要勤奮努力,就能生存下去。但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員,對生活質量畢竟還是要有所追求的。僅僅俄不死,那不叫生活,只能說是在生存線上掙扎而已。
其實這兩者不矛盾的
1.其實大家考大學或者是家長讓孩子考大學,不是為了孩子以后能掙多少錢,而是上了大學能讓孩子有更多的就業機會,能有更多選擇的機會,為了以后的生活不再那么勞累。
2.但是雖然他們的工資剛開始很少,但是隨著經驗的增加,他們的工資會越來越高;而且大學生能考很多編制內工作,雖然工資不太高,但他們的福利待遇很好,也不是很勞累,平日節假日都有,年紀大了有自己的退休工資,這是很多打工的沒發比的。
3.后者努力就餓不死,兩者的狀態不一樣。餓不死就是能解決溫飽就行,至于生活質量不會太追求。現在也有很多打工的人比大學生的工資高多了,但是也累。
只要肯努力肯吃苦,肯定餓不死
社會對大學生的偏見,現在的公司企業普遍都認為大學生能力差,嬌身慣養吃不了苦,哪怕是真的優秀的大學生,也會被這種負面的刻板印象影響到。
現在是遍地是黃金的年代,只要能吃苦能堅持,溫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再加上一點機遇,就能賺的金銀滿倉。多少人有想法有點子,最后都輸在了沒有努力,沒有堅持上面。
小編總結
主要就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區別,大部分人都不想從事體力勞動,不是不會做而是不想做。大學生經過十幾年寒窗苦讀當然更不愿意從事體力勞動。盡管月薪2,3千,但相對來說,潛力更大,后期提升空間更大。而沒有讀大學的反而沒有這種心理預期,因此只要肯努力,可以從事體力勞動收入也是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