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擁有著令人艷羨的無作業長假,即使放假晚開學早,也基本有一個月的時間。有的人會選擇在家放松充電,有的人會選擇拖上行李箱看看外面的世界,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會選擇兼職。
那么,大家是如何看待兼職這一“熱”現象,記者采訪到了幾位同學。
新聞學大一學生李同學認為兼職應該普及。小李說:“在發達國家,16歲是學生必須參加兼職工作的年齡。但在中國,18歲成人之后的大學生反而沒有一點這方面的意識,以沒有經濟獨立為借口來搪塞這個話題,揮霍父母的錢,導致培養一批懶散的喜浪費的青年人。更導致畢業步入社會后,沒有任何工作經驗,沒有任何競爭優勢,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一旦終結,就會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靠自己的努力來養活自己和家庭。”
其他幾名同學也紛紛表示了對兼職的支持。
“做兼職,是一種對社會的認知、學習和了解。多與社會接觸,也能讓我們成長。但我提倡的建議是:不能以賺錢為第一目標,完全浪費學習時間,最多取空余時間的三分之二去兼職,最好是可以和本身專業有聯系,許多行當都可以去試試,開拓自己眼界。這是對自己提升信心的一個過程,覺得什么職業都可以勝任的人,走上工作崗位,也是不會輸的。”工科大一隋同學如是說。
由此可見,當代的大學生已不滿足于僅僅吸收書本上的知識,對于以兼職為典型代表的社會實踐活動也是積極熱情,并且目光長遠,能夠提早為未來工作做準備。
然而,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雖然有些同學對兼職的熱情極高,在家長這關卻遭到了反對。部分家長堅定持反對意見,阻擋了一些同學的兼職路。
“一般家長主張大學是學習的地方,兼職一定會影響學習 。其實不然,合理的兼職和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家長們思維的固化和家庭環境的影響,過分溺愛也是使大學生不愿意兼職的一個重要原因。”
還有的同學認為,“這是溺愛色彩的表現吧。應該呼吁家長支持孩子兼職。大學生已經是進入社會的最后階段,總不能一輩子活在父母保護下。父母擔心可能是擔心孩子受苦,但這些苦恰恰是以后步入社會需要的。”
“家長反對孩子兼職,可能是怕孩子社會經驗不足,兼職過程中可能會受騙。但是我認為家長應該適當放手,多讓孩子接觸社會,就算受騙,這些經歷也是一種成長。”
大部分同學對于家長的反對還是給予了充分理解。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的反對背后充滿的是對孩子的擔憂和關愛。
在學生積極、家長擔憂的現況下,學校作為二者的一個聯系平臺,又能夠做些什么呢?
“學校應該大力鼓勵學生在校園里或校園外參加更多的兼職活動,可以更多的在學校內設立兼職中心等,不僅能幫助貧困學生,還能讓想得到的鍛煉的學生有施展的空間。但是一定要對大學生的兼職起監督和引導作用,引導大學生在安全合理的環境得到鍛煉,監督大學生兼職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避免出現傳銷、色情交易和危險工作的情況。”
“學校在鼓勵的同時應該出臺一些規定,告訴我們在什么時間內可以去做一些什么樣的適合大學生的工作。”
“學校應該成立相關管理學生兼職的管理中心,規范大學生兼職行為,提高兼職時的技能和素養。學校應積極與各商家合作,為學生安全兼職鋪路。”
這是學生心中對學校作為的希望。相信有了學校這個強有力的平臺支撐,大學生的兼職之路將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