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招網絡兼職人員,網上操作,時間地點不限,會網上購物者優先,多勞多得,按單結算。”1月20日,烏魯木齊市民趙女士收到這樣一封QQ郵件。上網就能賺錢,這樣的美差,令趙女士怦然心動。于是,她按照郵件里的QQ號碼,與一個網名叫“無敵”的人取得了聯系。
“無敵”告訴趙女士,只需在指定的網店買下貨物,并確認收貨,再給賣家一個好評,他們就會將貨款和傭金一起匯入趙女士的賬號里。原來,所謂的網絡兼職就是幫網店“刷信譽”。每完成一筆100元的任務,便可以獲得10元報酬。
有網購經驗的趙女士想,只要不確認收貨,或者退貨,錢還是自己的,便按對方要求填寫了應聘表格,開始“工作”。不到10分種,趙女士就花500元拍下了5張虛擬充值卡,并按對方要求提供了充值卡密碼截圖以確認交易完成。但是,交易完成后,趙女士并沒有等來貨款與傭金。當她再次與“無敵”聯系時,發現自己已被“無敵”從QQ好友中刪除。這時,趙女士才意識到,虛擬充值卡是自動發貨,密碼已被對方得知,退款已經不可能了。
記者在網上就“網絡兼職”進行搜索,發現類似信息還不少,比如,招聘網絡打字員。其共同點都是熟練操作電腦等。然而,有不少網友吐槽,曾遭遇與趙女士類似的騙局。記者發現,被騙者以大學生和家庭婦女居多。廣東省廣州市公安局在新浪的官方微博“廣州公安”曾發布“微提醒”:“打字是幌子,刷信譽是借口,受騙上當是結果;各種便宜君莫貪,別聽騙子說瞎話,天上不會掉餡餅!”
1月22日13時,記者在“110法律咨詢”網站看到,有關“網絡兼職被騙”的法律咨詢多達1031起,大多是問被騙后如何維權。對此,新疆宏兆吉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濟明告訴記者,“刷信譽”涉嫌欺詐和不正當競爭。“電商用‘返還支付款項并支付傭金’的手段,造成他人誤信,進而從中獲利的行為,是一種欺詐行為,嚴重者可構成詐騙罪。”李濟明說。
據記者了解,利用購物網站“刷信譽”招聘大多是第三方進行,受騙者手中的證據只有對方的QQ號碼和留言記錄,被騙后基本上找不到“招聘方”,受騙金額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并且要跨區域調查取證,維權難度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