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市場是個神奇的市場,不喜歡他的人認為大學生零花錢少、消費能力比較差,所以轉做高端市場。喜歡這個市場的人愛死這個市場了,雖然消費能力比不上寶媽和大叔,但是螞蟻的腿也是肉,攢的多了也能弄一道螞蟻上樹。
做自媒體和做網賺的比較喜歡大學生市場,因為大學生太多小白,很多老套路放在小白身上仍然是屢試不爽。比如自媒體、兼職、微商、色情吸粉、紅包CPA、菠菜、裂變等。
做自媒體和做網賺的比較喜歡大學生市場,因為大學生太多小白,很多老套路放在小白身上仍然是屢試不爽。比如自媒體、兼職、微商、色情吸粉、紅包CPA、菠菜、裂變等。
還有創業者也特別喜歡大學生市場,因為全國三千所高校年齡和消費習慣高度一致。一個新項目在一個學校里面得到了驗證,仿佛馬上就可以復制到全國市場,尤其是一些成功案例樹起了成功的標桿。
有很多知名的項目是從大學市場做出來的,曾火爆一時市值50億美金的人人網、如日中天估值過百億的餓了么、專注校園消費分期的估值過百億的趣分期、風頭正勁的OFO,都是從高校市場走出來的成功代表。
這就是大學生市場的想象力和爆發力。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大學里的一些創業項目和商業模式。
一、優鮮果妮
O2O是前幾年比較火的一個模式,無論什么加上O2O的概念都很有想象力啊。O2O賣水果,很多人都是不陌生的。優鮮果妮是在大學里做水果上門比較早的項目,出來的早,一出來就被媒體大肆報道了一番。
把水果從批發市場批回來,學生從微信上下單,然后根據訂單來分裝,最后再配送到宿舍區。本來三個人五個筐再加一輛電瓶車起步的時候,他們也沒想著能做多大。但是模式太亮眼了,很多人一看就覺著,這模式肯定能賺錢。
再加上媒體一報道,瞬間引起了其他地方的模仿。慢慢運營著,天天訂單量還可以,忙忙碌碌的感覺還真是個生意,而且每天算下來還能微賺一點。然后就引起了投資人關注,馬上就有人給他們投了一百五十萬。
后來幾個月之后,發現原來能賺錢是因為沒發工資啊,這要發了工資,完全都是凈虧損。為啥呢,這涉及到供應鏈完全都是人工,再分裝送到宿舍,人力成本太高了。而且生鮮有個致命的問題,保鮮和破損。要保證保鮮,就得用各種冷凍箱,成本就上來了。再加上要轉幾個站,破損難免,而且滿意度沒有那么高。
價格沒有了優勢而且滿意度還低,看起來這門生意玩死是必然的。當然啦,我們這都是馬后炮的分析。那時候還在學校,確實也跟風做了這個生意。
我們團隊經營幾個月數據測下來不扣人力成本是賺錢的,要把人力成本都除掉確實也沒生意生意,那時候我們就把這個項目給停了。
后來他們的項目確實也死了,公眾號也就慢慢發些雞湯,也就匿了。供應鏈這個事情確實坑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生鮮的供應鏈。之前做生鮮嗓門比較大的,今年也都不知道怎么樣了。
二、樂校
專注解決校園8.1億快遞的最后一公里。
大學校園里的快遞量實在是太大了,校園快遞為了方便管理,都是集中到收發點,不會給送到宿舍去。在學校里面拿快遞也是個體力活。有的學校面積賊大,動不動去取個快遞都得個半小時,還有一些面積超大的學校那取個快遞估計就像從村里去趕集。有時候買個東西也不貴,感覺都不值得跑一趟的,這也成了一些同學的一個痛點。樂校就是專注解決快遞從收發室到宿舍的問題。
不得不說這個需求還是存在的。需要使用樂校服務的同學把需求登記給樂校平臺上,并支付一定的費用,需求端就完成了。而在學校里,還有很多同學是想賺錢的,樂校把閑散的校園勞動力整合起來,以眾包的形式派給校園代理。校園代理去收發包裹,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看起來這個模式也是有想象空間的,樂校這個團隊也進行了幾輪融資。說個題外話,他們團隊第一次融資的時候也犯了個很容易踩的坑,第一次融資就出讓了45%的股權。到A輪的時候沒有人敢投了,創始人又借了兩百萬把股權贖回來一部分,A輪投資人才敢跟。
為了普及用戶的習慣,樂?梢宰屚瑢W們免費體驗他們的服務。我在研究他們的項目的時候,很不幸樂校的APP里面說暑期將至,目前服務暫停了。明明到暑假還很早。
在他們公眾號上每天還在推送文章,并且平均有2W+的點擊量,左下角的菜單則是淘寶客的入口。據我推測,他們的主營業務做的比較累,而且現金流也非常差,F在很可能是活動了一些用戶后,開始轉向其他現金流更好的業務。
三、宅米、59store、俺來也
這幾個項目比較相似,都是以零食服務為切入點的校園生活服務平臺。零食、吃喝的東西絕對是個剛需。六七點鐘吃晚飯,到睡覺的時候會有些同學就餓的不行了。
這時候怎么辦呢,要么就點個燒烤外賣,要么就出去吃點。外賣是可以的,不過也不會天天吃,因為有起送價要求。出去吃因為太晚的時候就會不太方便。這幾家就提供了個解決方案,點零食送上門。剛開始這幾家也都有不同的模式,有家是在學校租了倉庫,有人點單,就派學生去送。
最后就優化到了,把每層宿舍樓里面都設了有了零食箱,外包給學生管理上貨?傊,這些效率就提升了很多。
而且這幾家也是活的比較好、比較滋潤的,財務模型也是正的。這幾家為什么能活的好?即時強需求!這種需求程度就像小區的便利店一樣。之前電商對線下造成了很大的恐慌,很多人感覺線下生意沒法做了。
但仍然有人逆流而上看好便利店,他們的理由是,對便利店的需求是即時需求,比如渴了、餓了就急需在一個小時之內得到滿足。誰能把這個需求的滿足效果推遲到第二天快遞員來送過來。
第二就是效率,比起生鮮來說零食標準化,不用過于擔心損耗。把倉儲轉移到宿舍樓之后,整體的效率又高了很多。
四、兼職貓、口袋兼職
兼職不用說都知道也是強需求。這個是個典型的雙邊市場,左手搞定商家、右手搞定學生。前期跑商家,商家談好了就在學校里面擴散招聘需求。做校園本地兼職的中介,還都活的挺滋潤的。
有的中介搞年卡形式,一次收費,后面一直發招聘信息。還有的中介是免費提供兼職信息,但是結算的時候會從工資里面先和商家結算,再結算給學生,到學生手里也就剩的沒多少了。這種中介勤快的,一年賺個二三十萬還是不成問題的,最關鍵的是心要狠。但是學生發現扣錢扣的太厲害了,一點也不劃算,如果能直接對接商家好了。
兼職貓和口袋兼職就是搞這個事情,幫商家和學生提供信息連接,免費的。目前這兩家都還做的不錯,分別做了七百萬和四百萬用戶,而且通過廣告和其他業務形式已經實現了盈利。
這種公司和做本地兼職也不算對立,他們采用城市合伙人的形式,吸收有本地商家開拓能力的團隊,擴展速度還是不錯的。比起招聘、求職這種季節性比較強的需求來說,兼職的需求頻率還是比較高的,所以粘性還不錯。前幾名建立了壁壘之后,幾乎就站住了坑位。
五、超級課程表、概率論
校園里邊社交需求基本上是最強需求,真的不想說之一。雖然有了微信、陌陌之類的,但總感覺還是有一些小眾的社交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之所以說超級課程表,是因為超級課程表本來是搞課程表的,現在卻慢慢變成了一種交友的工具,到了晚上都是撩騷的。這種就是道聽途說了,并沒有研究過這個東西。
概率論是比較有啟發性的一個。概率論是一個公眾號,主打的點是緣分,比如等他們開放活動的時候,你發過去一張自己的自拍照,他們會返給你一張異性的照片,并且帶著聯系方式。
這種東西好玩嗎?貌似很有新鮮感和刺激感啊,為什么這么多人中就把這兩個人連接在一起了?這是咱們命中注定緣分啊。而且可以和不同的人有緣分,還可以有不同的緣分。
你生日是哪一天?要是給你推一個和你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異性,你會不會感覺有緣分?還有動不動再給你來個一周情侶的緣分。創始人管這個緣分就叫概率論。
表示這評論真的不是托嘛?總體感覺還是很有趣的,自帶話題和傳播性。目前在沒有強推廣的情況下,已經做到了百萬粉絲了,這是該說用戶需求太旺盛,還是他們把握用戶心理太到位了。如果在年輕幾歲肯定也是這個號的忠實用戶(捂臉)。
關于社交的旺盛需求,還有很多文章可做、還有很多的拓展空間。比如從線下的一些活動場景來入手,武漢某高校對面有一棟樓的商家都精準的捕捉了這樣的商機。
到了晚上就是這樣滴
大學生市場每年高達3000億,市場非常的大。文章列了幾個項目的案例,對于我們來說主要是來探討一下如何把這些案例為我們所用,吸收到我們的項目之中。
我從以上案例中得到了以下幾點思考:
1.創業是件很難,死亡率又很高的事情。如果要降低風險,則可以從大學市場的渠道作為切入點。
所謂大學生的渠道,就是高展示,高留存的校園工具和流量池。比如大學生的自媒體、查分工具應用之類。
有流量池作壁壘,絕對可以活的很滋潤。做任何產品的分發都是可以分一杯羹的。
2.大學生里面還會有層出不窮的新需求出現。比如云打印機、自助打印機,又比如共享籃球(雖然我也不太看好,但是也提一下。)
當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專注于打造好一個產品,相比什么都要自營節奏就快很多,只要把產品優化的夠好,市場里已經有了不錯的分發渠道,爆發起來真的不得了。
3.生活學習中不便利的地方,就是創業的痛點。但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一定要通過小規模數據測試來驗證。
剛需程度如何,使用頻率如何,用戶留存如何都是要測試出來數據,一旦驗證出需求出來,做好財務模型,后面爆發和想象空間就很大。
4.其實對于市場來說,資金,渠道已經都不是最稀缺的了。為什么一看到好的項目投資人都搶著往里投?真正的好項目太稀缺,與其說缺好項目,不如說缺制造好項目的人才和團隊。
結束語:同志們努力吧,是人才肯定不會被埋沒的,說不定哪天就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