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公安機關的強力打擊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今年以來,哪些網絡詐騙手段多發?如何防范?武漢市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心民警揭秘4種高發騙術,逐一為市民破解。
騙術一:網絡刷單套路深
待業市民“刷滿7單”被拉黑
【典型案例】
3月31日,家住江岸區的王先生在網上看到一則招聘兼職代刷信譽的廣告,聲稱“日進斗金不是夢”,王先生頓時心動。與對方取得聯系,對方講解了刷單規則,并告知王先生需要他先付款再給他付傭金。第一單刷完成功返現,嘗到甜頭后,王先生又陸續刷完幾單。王先生繼續購買近萬元的物品完成“刷滿7單”的任務,對方卻以各種理由推脫,拒絕返還本金和傭金,并將王先生“拉黑”。
【民警揭秘】
網絡兼職詐騙,俗稱“網絡刷單”。犯罪分子按照“高額返現,誘騙入局”→“返現傭金,消除疑慮”→“反復刷單,深陷其中”的方式,逐漸拉受害人“下水”。看似在正規網站與商家進行交易,實為騙子自己制作二維碼,錢直接打進了騙子的口袋。騙子會繼續偽裝,加大購買商品的金額,以刷單太慢、系統故障、操作不當系統被鎖定、需要激活金等各種借口讓被害人繼續付款。
【警方提示】
1、通過正規可靠平臺尋找
網上兼職,對需要預付保證金、先行墊付資金的兼職工作要謹慎鑒別;
2、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對于可以輕易“獲取高額回報”的工作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隨意相信;
3、如果不慎被騙,應注意及時收集證據,如聊天記錄、交易記錄、聯系方式等,并迅速報警。
騙術二:網購退款有貓膩
上班族賬戶萬元被轉走
【典型案例】
6月的一天,正在光谷上班的公司職員小何,突然接到一個手機號碼為“170”開頭的電話。電話里,對方自稱是淘寶賣家,稱小何在淘寶上購買的一件衣服有質量問題,需要退款,發來退款鏈接,要求小何按照要求輸入銀行卡號、密碼和手機驗證碼等信息,等待款項打入賬戶。她輸入銀行卡等信息后沒多久,便發現自己銀行卡賬戶上的1萬多元被轉走了。
【民警揭秘】
犯罪分子通過不法渠道獲取消費者信息后,冒充購物網站的客服人員打電話發短信給消費者,以“系統錯誤,導致付款未成功”“缺貨”“貨品存在問題”等為由,發送退款鏈接或二維碼,一旦受害人點擊鏈接輸入銀行卡信息或掃碼后,卡內錢款將會被轉走。
【警方提示】
購物“三不要”:
1、不要輕易相信自稱“賣家”的人員;
2、不要隨意點擊對方發來的鏈接或二維碼;
3、不要在不正規網站購物,盡量選擇有安全保障的大型購物網站。
騙術三:POS機盜刷須防范
市民個人信息泄漏被刷走3萬余元
【典型案例】
10月11日上午11時許,家住江漢區新灣三路的劉先生正在上班,突然連續收到5條銀行交易短信,分別顯示在上午10點54分、10點56分、10點58分、10點59分、11點00分消費人民幣共計35564元。而此時,交易的銀行卡就在劉先生身上,劉先生家人也未進行網銀操作,于是,劉先生立刻報警。
【民警揭秘】
犯罪分子對POS機“做手腳”,盜取在此POS機刷卡的銀行卡號、密碼等,從而復制受害人的各類信息,實施詐騙。
【警方提示】
如果發現銀行卡、信用卡被非本人授權交易時,說明您的個人信息已經被泄露了,此時應立刻與發卡機構取得聯系,凍結、掛失或注銷銀行卡,防止被再次盜刷。
同時,日常用卡時要提高防范意識,養成良好習慣:
1、不在不明商家刷卡;
2、將銀行卡更換成帶芯片的IC銀行卡,安全性較高,開通短信通知。
騙術四:冒充客服騙錢財
木馬鏈接坑了市民近10萬元
【典型案例】
9月20日,市民侯某報警稱,其9月18日在某網上交易平臺上購買商品,次日15時許,接到“客服”電話稱,購買商品未成功要退款。侯某登錄自己的購物賬號,發現自己所選購的商品確實不見了,就在對方提供的網頁上填寫了個人信息、銀行卡信息。當天19時許,她接到對方的電話稱無法通過驗證,讓其提供驗證碼,其分三次將驗證碼告訴對方,之后銀行卡上9.7萬余元被轉走。
【民警揭秘】
犯罪分子利用技術手段進入受害人的購物賬號,將其所購商品的頁面隱藏,并植入帶有木馬的鏈接。冒充客服人員,誘導受害人在含有木馬的網頁里填寫個人信息及銀行卡信息,再設法騙取驗證碼,從而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
【警方提醒】
1、不要輕信所謂電商客服電話,也不要向陌生號碼隨意透露銀行卡賬號和密碼。
2、如有可疑及時與官網所留的客服電話聯系,核實清楚后再操作。
3、一旦上當受騙,要及時撥打110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