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畢業論文到上課代“簽到”,記者近日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兼職機構”瞄準高校學生,代“簽到”、代結業考試、代寫畢業論文……
記者在某些知名社交軟件中搜索“兼職”、“服務”等關鍵字,就會出現一些大學生兼職平臺,其背后竟催生一些畸形的不良服務。我市某高校大二學生胡某向記者透露:“一部分同學都用過這種服務,平時學習不用心,本人不上課,不知道從哪兒出來個‘同班同學’冒充報到,而考試4級英語時竟然一次通過。對于我們這樣認真學習的寒門學子,并不公平,至少,我個人是這么覺得……”面對這樣的情況,胡某用手機,向記者展示了一份同學之間流通的價目單,其中,代考英語“四級”需要幾千元,而這份價目單,卻成為很多“不努力”同學的“救命稻草”。
對此,校方也想出種種對策,卻被外界的“服務機構”一一攻破。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師表示,其實,這種‘服務’機構坑害的不僅僅是學生,還有學校、社會。首先,校方用種種制度來遏制這種學術造假行為,學生的未來讓教育者擔憂,畢竟當初考取大學并不容易;其次,學生為了通過某些難度較高的考試,最先想到的不是刻苦學習,而是用錢“擺平”,不僅經濟上受到損失,而且學術上更是被“注水”;第三,這部分學生步入社會后,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
一教育工作者表示,“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一些缺少社會責任感的“兼職服務機構”沒有底線,而法律法規對此也沒有強有力的打擊手段。遏制學術“注水”,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并入誠信體系,單憑學校一方“單打獨斗”略顯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