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大學畢業(yè)生找工作疑陷傳銷組織蹊蹺死亡的信息近日在網(wǎng)上被大量轉發(fā)。有消息稱,畢業(yè)于東北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yè)的李文星在一家名為“BOSS直聘”的招聘平臺上發(fā)簡歷找工作,卻疑似落入打著招聘幌子的傳銷組織的騙局,直至有人在天津靜海區(qū)一處水坑里發(fā)現(xiàn)他的尸體。
一提到傳銷,普通人立刻想到洗腦、金字塔模式、拉人頭……各類傳銷騙局屢禁不止并花樣翻新,盡管被包裝成各種高大上的“國家項目”,但“龐氏騙局”的本質未變。每年畢業(yè)季到剛開學的一段時間是傳銷騙局的高發(fā)期,傳銷分子會利用部分大學生“眼高手低”的特點制定針對性方案。剛畢業(yè)著急找工作的大學生們缺少社會經(jīng)驗,或想快速掙錢,往往就成了傳銷分子的頭號目標。
暑假里不少大學生選擇做兼職,但外面高溫難耐要是有什么能坐在家里上上網(wǎng)動動手指用手機就可以做的兼職就再好不過了。近日,在大學生朋友圈刷屏的“環(huán)球捕手”就能滿足大學生們的這個愿望。朋友圈里瘋狂的曬著日收益兩三千,讓我們來看一下環(huán)球捕手的賺錢模式:一賺取人頭費,299元入會拉一個人提100元;二分享商品賺錢,按照招商描述,非會員通過平臺購物返利平均是16%;三賺取下線的傭金收益的提成。超高的日收益背后,有98%都來自拉人頭的費用。瘋狂拉人的大學生們宣傳著:“在哪里買東西不是買東西,還能賺錢呢,299入會并且還送300元現(xiàn)金劵,只需分享給自己3個朋友就能回本了。”看似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其實這300現(xiàn)金券是有使用門檻的,要消費滿2100元,才能把這300元完全用出去,也就是說,你想把錢用完,必須再消費1800元。
很多大學生相信一定會把會員費賺回來,但是他拉的人能不能賺呢?必然會有更龐大的人群為他買單。賺的錢是通過別人的會費買單,那么必然會出現(xiàn)一大批的買單者,并且隨著賺錢的人多了,買單的人會越來越多。成為會員的至少90%不是想成為消費者,因為金錢是守恒的,必然會有人因為拉不到人,而作為買單者,并且數(shù)量會比賺錢的人多的多。這個模式一定會在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的時候取消,剩下的就是買單者,然后慢慢將所有會員轉化成客戶,否則國家一定會介入調查。
一位大學生表示,自己的同班同學就曾經(jīng)代理過一款產品,要“拉自己入伙”,并再三表示這不是傳銷,而是以賣產品為主。自己那段時間好像著了魔,真的相信這個產品如何神奇,并最終拿出一千多元做了最低一級的代理。朋友的勸告完全聽不進去,一心想著“分紅”,產品大賣。本著對客戶負責的原則,自己先試用了一部分,直到身體不適去看醫(yī)生,醫(yī)生指出此產品并不符合國家標準,是引起身體不適的主要原因,這才讓她意識到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龐氏騙局”。
天上不會掉餡餅,勤勞致富才是首選。大學生除了提高警惕,沉著應對,更要切忌眼高手低,避免陷入傳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