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利用
假期兼職打工,可以給自己掙點零花錢,為家庭減少經濟負擔,是一項非常可取的社會實踐方式。但是,一定要多個心眼,避免被騙,切忌“很傻很天真”
不管是寒假還是暑假,每到假期,不少在校大學生都想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給自己找份兼職掙點零花錢,但往往有一些人,一不小心就掉進了騙子挖好的“坑”里。
本想趁著暑假做兼職賺點錢,誰知卻遇到騙子虧了萬余元。這是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一名女大學生網上
找兼職的不幸遭遇,騙子利用“淘寶刷單”返還傭金的招數,誘騙涉世未深的女大學生小黃落入陷阱。
如果在網上搜索“兼職被騙”,各地相關的例子并不少,就在今年1月份,就有三亞學院的劉同學向本報報料,自己和其他26名大學生通過兼職的方式,為臺灣參展商提供勞務服務。原以為兼職結束后,可以領到工資,沒想到安排兼職的中介卻收了展商給的勞務費用后卻人間蒸發了,這些大學生這才發現被中介騙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騙子的騙術千變萬化,兼職被騙的方式也就各不相同,我們雖然不是每一種都經歷過,但從往日的新聞報道不難總結出大概都有哪幾種:號稱操作簡單的網絡刷單,在對方一步步的誘惑下,給陌生賬號匯了款;聲稱是收入不菲、提成頗豐的網絡主播,應聘后交完保證金卻被對方拉黑;英語翻譯,交了保密費后對方卻不知所蹤……這些對于“久經沙場”的老江湖來說,都有可能“中招”,更何況是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呢?
當然,騙子騙術高是一方面,但也不否認在那些兼職被騙的事件中,有些大學生確實是“很傻很天真”,
找兼職,從網上搜索,見面證照也不查,法律法規也不了解,被幾句“工作輕松、收入很高”就哄得團團轉,對方提出要保證金,立馬樂呵呵地給對方打過去,對于這類大學生,除了為其痛心之外,似乎也只能用“呵呵”兩字表達無奈了。
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假期打工被騙,由此也有人提出這樣一個疑問,大學生假期該不該出去兼職?其實,大學生利用
假期兼職打工,既可以給自己掙點零花錢,為家庭減少經濟負擔,又可以在兼職中了解社會鍛煉自己,為將來踏入社會就業、創業等積累一定的經驗,是一項非常可取的社會實踐方式。
也就是說,大學生兼職未嘗不可,關鍵是怎么避免被騙。在兼職之前,多了解一下有關的法律法規,在對方提出要保證金、保密金、材料費的時候,提高警惕。最重要的,還是要通過正規的渠道,選擇證照齊全或有一定實力規模的企業應聘。
大學生兼職,一定要多個心眼,切忌“很傻很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