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公安大學與“螞蟻金服”圍繞中國大學生防電信詐騙能力開展了聯合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大學生的防騙能力平均得分僅為69分。其中,近三成大學生測試不及格,只有3%的學生獲得滿分。
這次調查涵蓋了全國近千所大學的30萬名大學生,大一新生得分最低,最容易被騙。2016級新生的平均得分為66.6,2014至2015級的平均得分為69.1,2013級老生的平均得分則為70.7。此外,理工類學校的平均得分普遍高于其他院校。
通過對此次問卷結果的分析,發現有五類騙局最容易在大學生人群中得手,分別為不能識別木馬鏈接,輕信退款電話,對發助學金、獎學金不設防,金融常識缺乏易被詐騙和容易掉入高薪誠聘的陷阱。
在安全鏈接與木馬鏈接的識別測試中,63%的大學生無法識別木馬網站的鏈接。多數木馬鏈接會偽裝成正規網站的鏈接(如銀行網站、電商網站等),通過偽基站短信的方式發送到用戶的手機上,并配以富有誘惑力的文字,誘導用戶點擊。一旦點擊,則可能在后臺自動下載木馬,造成安全風險。
有85%的大學生接到火車票退票、航班取消、缺貨退款之類的電話容易輕信。陳同學剛在某電商平臺下單一條連衣裙,半小時后就接到了“客服退款電話”。客服稱裙子缺貨,需要根據短信提示操作進行退款。隨后,陳同學根據短信上的鏈接輸入了支付寶登錄密碼、支付密碼。萬幸的是,當騙子根據獲得的賬號、密碼進行異地登錄并進行大額消費時,支付寶的風控體系檢測到異常,凍結了賬戶。
調查顯示,當接到冒充政府工作人員發放獎學金的電話,62%的學生的應對存在風險,其中3%的人可能被騙。48%的學生無法識破校園貸詐騙陷阱,愿意為了借錢先交保證金;23%的大學生相信存在無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容易被高利息誘騙。
安全專家提醒,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短信、電話,遇到問題要多方核實、向官方求證。財務密碼和驗證碼千萬不要告訴別人;在理財方面,高收益必定伴隨高風險。年輕人要多學習投資理財基本常識,努力提升財商。騙子也利用大學生兼職進行行騙。對于先交保證金再介紹好工作的機會,41%的大學生可能會上鉤。安全專家建議大學生牢記,凡是先交錢再辦事的大多是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