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大學生小江給記者打電話道別:花費兩千多元,被中介折騰了二十多天,卻沒有分文收入,明天回老家。“這樣的
假期兼職再不想嘗試。”
自1月24日至今,本報陸續接到20多名大學生打來的投訴電話,反映學校周邊黑中介猖獗,以介紹兼職的名義詐騙學生。
上月底本月初,記者假扮學生臥底調查10天,應聘多家中介公司尋
找兼職,發現在光谷國際廣場、光谷世界城廣場、新世界百貨大樓、群光中心百腦匯等寫字樓,至少存在10家黑中介,而僅記者親眼見識過的受騙者就超過百人。
黑中介是如何忽悠學生交錢應聘的?收了錢之后是否真能介紹工作?找不到工作又以怎樣的理由搪塞?隨著記者調查的深入,答案逐漸浮出水面。
兩名大學生被中介忽悠,交了300元服裝費
中介忽悠三部曲
填表、服裝、健康證費用一個也不少
第一步:進門先收50元填表費
小江和同學小龍應聘兼職的地方在群光中心百腦匯寫字樓9樓915室。1月27日,記者來到這家中介公司,半小時內,發現有8名大學生模樣的年輕人進門應聘,中介公司內,求職電話響個不停。
“還沒開始干活呢就要收50元填表費,我不太相信他們。”武漢理工大學大二學生阿古杜米吉提剛進去5分鐘就出來了。他告訴記者,之所以來到這里,是因為在珞喻路天橋接到了中介公司發的傳單。
當日中午,記者來到光谷珞喻路天橋,發現橋下站著一名男子,身旁豎著一塊一人高的廣告牌,上面寫著“商場急聘專兼職”、“節假日3倍工資”等字樣。見記者駐足瀏覽,男子遞給記者一張宣傳單,上面標示著面試地址“光谷世界城廣場A座1313室人力資源部”。男子指了指馬路對面的一幢寫字樓說:“上去看看吧,就在13樓。”
記者隨后來到13樓1313室,門上張貼著兼職招聘廣告,卻不見公司名稱。前臺一名中年女子詢問記者的兼職需求。“我們跟三鎮的各大超市、商場都有合作,包括沃爾瑪、家樂福、中百倉儲、大洋百貨等,現在到了年底,用工需求量很大,工資開的也高。”
記者表示想找一份商場促銷員的工作,女子打量了記者一番,又看了看學生證,隨后拿出一張登記表:“促銷員的工作有很多啊,你先填下登記表吧,我們給你就近安排。”
登記表上需要填寫姓名、年齡、學校、身份證等信息,女子說:“填表前需要先交50元,作為資料登記保管費,一會兒再由主管為你安排工作。”記者交錢填表,女子將記者帶到里面的小房間見主管。
第二步:簽合同前再收300元服裝費
主管是一名打扮時髦的年輕女子,她介紹了工作內容后說:“給你介紹的工作,日工資至少100元,但我們是和正規的商場商超合作,促銷員需要統一著裝,所以需要交納300元的服裝保管費。你交了錢啊,我們會和你簽合同,半年之后,你可以憑合同過來退這300塊錢。半年內,兼職工作可以任意換你想做的。”
“剛才填表的時候沒說還要再交服裝費啊?”記者表示不解。一番爭論后,主管將記者領到了隔壁的經理辦公室,屋內嘈雜,兩名男子正和一名女子開著音響聽歌說笑。
“剛才交的那50元只是資料登記保管費,我們會將你的個人資料建檔,傳到用工單位那里,而現在這300塊是合同費和服裝保管費。”經理室內,一名男子向記者解釋,但記者仍表示不愿再交錢。
最后,經理出面“調解”說:“你只交了50元,那就只能給你介紹一次工作,做完以后就不能再要求新工作了,工作信息晚上通知你。”
第三步:健康證再成“攔路虎”
傍晚5時許,記者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大洋百貨的工作人員,讓記者帶上兩寸照片、身份證復印件以及健康證等資料,次日到中介公司報到。對方特意強調,武漢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兼職人員都需要持健康證上崗。記者詢問是否是江漢路上的大洋百貨,對方遲疑片刻后回答說是。
“那我直接帶著證件去大洋百貨找你不行嗎?”記者詢問。“不行!”對方斷然拒絕,并稱只能通過中介公司來走程序。
記者戳穿騙局
號稱與商超有合作實際是從網上獲信息
1月28日早上,記者來到江漢路大洋百貨,企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商場近期并沒有招聘計劃,即使招聘也是直接發布招聘信息,從未委托中介幫助招人。商場主要經營品牌服飾,一般并不要求促銷員持有健康證。
當日中午,記者再次來到光谷世界城廣場,向中介經理訴苦說,辦理健康證很麻煩,不想找工作了,希望退還當初交納的50元錢。
“50元是信息登記費,絕對不會退的。”經理仰面靠在沙發椅上,斜眼望著記者,語氣生硬地說。記者再要爭論,經理突然提高嗓門,打斷了記者的話。“這樣吧,我再給你找份話務員的工作,這個不需要健康證。”經理最后表示。
當日下午,記者收到了經理的短信,介紹了一份話務員的工作,幫助一家名為“精銳教育”的公司電話招生,地址在永清街某居民樓。1月29日上午,記者來到這家公司,負責人劉老師介紹說,“精銳教育”確實正在招聘話務員,不過自己已經在網上發布了招聘信息,并未委托中介公司招人。
“昨天下午,光谷一家中介公司打電話問我是否招人,但并沒有給我傳遞你的相關資料,我也不認識這個中介公司的人。”劉老師猜測,可能是中介公司看到了她發布的招聘信息,所以向她推薦。“你愿意來工作,我當然歡迎,只是我這里日工資最多70元。”
受騙學生說
“像只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
小江和同學小龍是漢口學院的大二學生,都是孝感人。放寒假后,兩人本想找份兼職,賺點零花錢后再回家過年。為了上班方便,他們還特意在武昌火車站附近租了一間房。但接下來的求職過程,讓他們感覺自己“像只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
兼職信息是在58同城網上看到的。“大型商場、超市招聘搬運工,日工資120元以上,當日結算。”小江說,當時看到招聘信息很高興,他們當即就給這家公司打電話,對方也很爽快地告訴他們,招聘正在進行中,歡迎他們前去面試。
1月20日,兩人按照地址,來到群光廣場旁的百腦匯寫字樓9樓915室,這才發現是一家中介公司。在前臺填寫完一份信息表后,中介各收了他們50元“填表費”,之后又被要求再交300元服裝費。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我們一起交了300元。”小江說。當晚,他們接到電話,對方自稱某商場工作人員,讓他們次日帶上健康證,到百腦匯寫字樓的人力資源部報到。
小龍和小江從未聽說過健康證,打聽清楚后前往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自花費90元體檢,折騰近一個星期才終于辦好了健康證。
1月27日,小江和小龍帶著健康證再次來到中介公司,對方讓他們回去等通知。
第二天,兩人接到電話,是漢陽的一家勞務公司打來的,安排他們到奓山的一家廚具廠上班,日工資90元。不過,這家勞務公司告訴他們,自己并不認識百腦匯寫字樓的中介,是中介通過網上招聘信息將他們推薦過來的,而且搬運工也不需要健康證,兩人可能受騙了。
29日上午,小江和小龍前往奓山的廚具廠報到。兩人先從武昌火車站乘坐地鐵到王家灣,之后再換乘205路公交車,耗時一個半小時才終于到達工廠。
“工廠非常的偏僻,一下車,同學看了下工作環境,掉頭就走了。”小江說,上班在工廠的倉庫里面,環境非常差,還漏風,勞動強度也大。住的地方只有6張光板床。
“和我一起過來的有8個人,其中6人是學生,都是在中介公司交了錢后找到的工作。”小江說,他心疼花掉的2000多塊錢,還想再堅持幾天,但是兩天后因為工作強度太大,他也決定離開。小江說,因為工作的時間短,走的時候沒有領到工資。
兼職刷信譽也是陷阱
記者應聘險些上當
關注>>>
“幫助淘寶、京東等大商城刷信譽,工作地點隨意、時間自由,工資現結,每小時18—30元,適合在校大學生、寶媽、上班族等”。寒假來臨,不少大學生希望通過兼職QQ群找到工作,然而,“失望永遠大于希望”。
記者潛入幾個QQ群臥底發現,八成以上都是此類信息。
在“及時雨—招聘求職”QQ群里,記者聯系上其中一名信息發布者“民生科技——敏惠”,提出要電話或視頻溝通,對方稱人在北京,是QQ客服,電話和視頻聯系不方便,拒絕了記者的請求。
QQ交流中,@民生科技——敏惠告訴記者,代刷兼職非常簡單,只需要兼職人員會上網,支付寶或網銀賬戶中的余額多于350元就行,“你先在任務平臺上拍下商品并付款,完成后我們再馬上返還給你貨款和傭金。”@民生科技——敏惠說,商品的價格越高,兼職者獲得的傭金就越高,最低每單可得傭金15—25元。若所拍的商品價格在3000元以上,則按10%的提成支付報酬。
見記者感興趣,@民生科技——敏惠隨后發過來一份“項目申請表”,要求記者填寫姓名、QQ號碼、支付寶或網銀賬戶余額截圖,以及結算傭金賬號等信息。
“填好這些信息后反饋給我,我馬上給你派發任務。”記者填好后2分鐘,@民生科技——敏惠回復稱,材料已經通過了審核,隨后發過來一個網址鏈接,告訴記者可在任務平臺上操作了。
“服務商對于刷商城店鋪信譽的行為抓得比較嚴,在你進入任務平臺和拍寶貝付款的時候可能會遇到提示,請您盡量不要理睬。”@民生科技——敏惠特意提醒。
記者粘貼網址后點開,360安全中心隨即彈出一個提示框:“當前訪問的網站沒有虛擬物品經營資質,或存在可疑的刷信譽行為,可能會給您造成財產損失,請謹慎訪問。”記者向@民生科技——敏惠表達了擔憂,對方說:“這屬于正常現象,忽略掉就行了,點擊進入下一步。”
記者跳過警告繼續訪問,網頁顯示為“新世紀商城”,里面有游戲點卡、話費充值、QQ幣充值等虛擬商品,單價在100元以上,繼續按提示操作,就可拍下商品。
“剛開始不是說幫淘寶、京東等大商城刷信譽的嗎?”記者再次表示擔心。
“給你的任務是系統隨機發放的,淘寶的單很難接到,而且現在做淘寶、京東已經過時了。剛給你派的任務,這家商場正準備上市沖銷量,這家商城是經過官方認證的。”@民生科技——敏惠見記者仍猶豫不決,隨后催促道:“你有沒有在操作啊?不操作的話我就把任務發給別人了,不少人正排隊等候。“那你先派給別人吧,我再考慮下。”5分鐘后,@民生科技——敏惠的QQ頭像再次閃動,她問記者:“你是不放心什么?像你這樣哪能接到活?”記者表示,咨詢過身邊的同學,都建議不要上當。
“什么都聽別人的,還能有什么出息?”@民生科技——敏惠繼續激將記者,但記者已不再理睬。
“我也曾在
網上兼職刷信譽,拍下500多元的虛擬商品后不僅沒有拿到傭金,連本錢都沒有要回來。”湖北第二師范學院一名大四學生告訴記者,上當后他隨即報警,但最后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