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來后,許多學生選擇利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兼職打工,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暑期大學生求職心切的心理,以“職業中介”等名義的騙局頻頻出現。
騙局一:借打工資之名,竊取銀行卡信息
高考結束后,小趙在QQ群里找到了一份打字員的兼職,對方給小趙發過來一張簡歷表,其中包括姓名、身份證號、電話號碼和銀行卡號等重要個人信息。隨后對方通過平臺發送一條驗證碼到小趙的手機上,聲稱為防止工資發放出錯,需要小趙將驗證碼告知公司,以便核對是否為本人。小趙沒有多想,趕緊將手機收到的“驗證碼”給對方發送了過去,然而沒幾分鐘小趙手機就收到一條提示短信說他的銀行卡被轉走1000元錢。
騙局二:短期工資,遭遇違約金陷阱
暑假中,小李與一家保安公司簽訂協議,被保安公司介紹到企業當保安,沒想干到12天時,卻被這家企業以“形象氣質不好”為由被退回,保安公司讓他到別的地方當保安,他不想去,提出辭職,而這里的負責人卻說,他現在辦離職,屬于不聽保安公司調換安排,是違約,不但不給工資,而且需要交800元違約金和100元服裝折舊費。經小李據理力爭,后改為200元。最后那位工作人員表示,小李工作13天,前3天是試用期,沒工資,10天工資應600元,扣除200元違約金和100元服裝折舊費,工資僅剩300元。
騙局三:黑中介收錢后蒸發
高校畢業生小強和同學在小廣告上看到一家電子廠招暑期工,工作環境待遇都不錯,,取得聯系后,對方表示可以介紹他們過去,但要先交300元中介費和50元體檢費。小強覺得那家中介公司看起來挺正規,就交了錢。結果到了那邊之后才發現那家電子廠已經不招人了,他們無奈只得回來,想找中介公司退錢,對方卻不認賬,而他們手上又沒有任何憑據,只得自認倒霉。
支招:
拒絕透露任何與財產有關的信息
一些用人單位會要求大學生填寫銀行卡信息,甚至要求直接支付押金,否則不同意上班。但之后又以各種借口,進一步套出個人財務信息等,待大學生發覺時,已經通過網上渠道轉走錢財,最后就沒有音訊了。
防范方法:任何廈門招聘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求職者收取抵押金、或者填寫銀行卡,網銀賬戶等信息,都屬非法行為。求職者遇到此類情況要堅持拒交并舉報,以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謹記,堅決不押任何證件,不交任何押金。有填寫過銀行卡號或者密碼的,一定要保管好手機。
簽訂書面協議要慎重
有些廈門招聘單位以種種借口拒絕與學生簽訂書面“協議書”,結果打工結束后,因沒有書面協議,勞務費無處可討。有的單位在協議里為自己規定的權利很多,而給大學生的權利很少,這樣的協議要謹慎對待,要求其權責明確。
防范方法:高校畢業生打工一定要與用人單位簽訂權責明確的書面協議書,約定工作時間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報酬及其支付方式、傷害賠償、勞動條件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提防黑中介騙取中介費
中介費本來是合理的收費,利用信息掙錢也是合法的,但一些非法黑中介只收錢,不介紹工作,或者找個“托”的單位,讓求職者跑去,卻被以各種理由拒絕;,有甚者,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交錢后連人都找不到了。
防范方法:高校畢業生打工進門先看該職介中心是否有《職業介紹許可證》和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正規中介機構除具有中介許可證之外,一般會將營業執照懸掛在大廳等較顯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