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組織者化身網絡招工以高薪“釣魚”、中介謊稱非中介誘騙兼職賺取中介費、“掛機賺錢”等網絡誘騙新招數層出不窮……
“現招學生兼職人員數名、男女不限、待遇豐厚、工資日結、非中介……”校園里各種招工小廣告滿天飛。
暑期又到,不論是經濟緊張打算補貼家用,還是想豐富閱歷掙點零花錢,這個時期都是不少大中學生外出打工的最佳時間。于是,校園中開始出現各種兼職小廣告,網上類似的招工信息更是多得讓人眼花繚亂。殊不知,就在這片迷人的喧囂中,各種招工陷阱正躲在暗處等著傷人。
傳銷組織以高薪網上釣魚
18歲的杜彬(化名)是湖北省十堰市鄖縣青山鎮人,今年高中畢業。馬上要上大學了,杜彬想著趁這個暑假掙點錢,到大學養活自己,遂準備外出打工。
杜彬不知道如何找到既保險又能來錢快的“活兒”,就開始在網上瀏覽相關信息,后看到一則“高薪招聘”廣告:一個月能掙四五萬元,一年能掙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錢。
想著一個暑假下來能將大學學費掙足,杜彬將這樣的“好事”告訴了表弟,17歲的魏軍(化名)今年也剛高中畢業。6月中旬,兩人收拾好行李,按照招聘信息里說的地址啟程趕往臨近的陜西漢中。
兄弟倆一到漢中就被一名負責招聘的男子帶往一棟居民樓看“公司的宿舍”。
“房內沒床,地上凌亂地放著被褥和涼席,十幾個人正坐在地上聽一個人 講課 。”魏軍說,其中一個“頭目”還稱“留下來就能掙錢”。
魏軍意識到,自己被騙進傳銷組織。但當時,自己與表哥的行李、身份證和手機都被對方扣住。
次日,魏軍以上廁所為借口,趁看守人不注意,一口氣跑了幾公里,輾轉回到鄖縣,將此事告訴杜彬父親。杜父多次撥打杜彬電話都聯系不上,隨即到鄖縣公安局青山派出所報警。7月4日,青山派出所教導員劉鵬飛和民警張萬紅帶著杜彬父親、魏軍等人趕至漢中。
7月5日,劉鵬飛找到這個傳銷窩點所在轄區派出所請求配合營救。民警蹲守幾個小時后,破門而入,屋內有20余人,但沒見到杜彬。該傳銷頭目堅稱不知情,僵持一個多小時后才道出原委,原來魏軍逃跑后,傳銷頭目擔心杜彬逃離,便將他轉移到另一窩點。隨后,杜彬被警方救出。
短短一個多月,杜彬辛苦積攢的1萬多元錢被騙。
辦案民警在現場搜出大量的身份證、銀行卡、手機等物品,傳銷人員達34人。
辦案民警介紹,參與該傳銷組織的多是年輕人,其中不乏大學生,該傳銷組織一般先在網站、QQ群等招聘網站上發布虛假高薪招聘信息,將受害人誘騙到出租屋內后,采用威脅、恐嚇和體罰等手段使其放棄逃跑。
目前,該案已移交陜西警方處理。
掛機賺錢只是看上去很美
采訪中,《法制日報》記者獲悉,大學生兼職騙術層出不窮,隨著舊騙術被識破,不法者又將目光移到網絡上面,利用網絡新形式布陷阱、行騙術,“掛機賺錢”的兼職信息就是其中之一。
“掛機賺錢”一般聲稱用時少、回報高,不要求交押金和賬戶密碼等信息。
記者登錄各種發布“掛機賺錢”信息的網頁發現,吸引人們上當的方式不一而足:“輕松掛機月賺5000元,不是夢”、“無需任何投資,掛著就能賺錢”、“一天工作3到4小時,完全可輕松賺150元以上”。
登錄其中一個招聘“網站刷手”的掛機網頁,記者以應聘者的身份同“兼職顧問”取得了聯系。“兼職顧問”隨后發來一個網址,該網址發布著講解如何掛機、如何獲取報酬、加入工作條件等詳盡信息。
該網頁稱,加入工作需有網銀功能的銀行卡或支付寶賬號,并且其中必須有流動資金300元以上,這筆流動資金用于網上購買“刷單資金”。網頁還載有“凡是收取任何押金,向你索要賬號密碼的類似項目,都是騙人的”等提示。
“兼職顧問”還發來一張入職申請表,要求填寫表格信息并提交。入職申請表所附的“合同簽約”,要求申請者務必填寫清楚銀行賬號和戶名,以方便商家返還本金和傭金。
當被問及銀行賬戶資金安全如何保障時,“兼職顧問”表示,依據商城規定,商城客服介入,1000元消保店鋪先行賠付,同時會退款且會處罰賣家,并且商城支持退貨,就算賣家發貨,也完全可以退貨并退款,甚至還可以投訴。
采訪中,有“掛機賺錢”經歷的大學生告訴記者,有些掛機軟件首次使用要收取120元“手續費”,有的掛機兼職確實存在,但并非高收入,一天能掙幾塊錢就不錯了,甚至有些掛機軟件本質上就是能篡改網銀支付信息的木馬病毒。
自稱非中介拿錢就玩失蹤
“我已被兼職廣告騙了3次!”湖北省武漢市一所高校大三學生熊英告訴記者。
和大多數大學生一樣,熊英想用課余時間做兼職賺取生活費,減輕家庭負擔。然而,熊英總是被中介以各種借口要求交納費用,3次被騙如出一轍。
大一時,通過校園墻上張貼的兼職信息小廣告,熊英給對方打電話,對方給了她一個公寓地址,要求她在指定時間面試,對方堅稱“不是中介”。
“到了他們指定的所謂工作地點,先讓我填寫了個人信息,然后進行了一個簡單面試。”熊英回憶說,面試之后,對方以制作工作牌的工本費以及與各大超市聯系的介紹費為由讓交200塊錢。
熊英當時只帶了50元現金,全交了。“他們告訴我,不會立刻安排工作,要等通知安排,還讓我把剩下的錢補齊,但是他們再也沒有聯系過我。”她說。
第一次
找兼職未果,熊英又開始了第二次
找兼職經歷。和第一次一樣,自稱“非中介”的人員進行簡單面試之后要她交200塊錢費用。這一次,熊英多了一個心眼,問能否等找到工作發完工資以后再交費,被對方拒絕。
和前兩次的經歷一樣,第三次,中介同樣打著“非中介”旗號要收取費用。在收到錢后,中介機構為熊英提供了一份在家樂福超市兼職推銷的機會。
“這些人當時告訴我,因與武漢很多超市有合作,只要在他們那里面試之后就可以直接去工作。”熊英告訴記者,她去報到后,家樂福工作人員說超市發布了招兼職信息,但是沒與任何機構合作,所以還須通過超市面試后才行。
大學生兼職供需旺季,兼職信息不僅僅出現在校園的廣告牌和網絡上,更有行騙人員直接去學校招兼職。武漢某高校大二女生黃娟就遭遇了這類騙術。
“她說,工作是幫賣品牌洗發水,可以立即提貨,沒有賣出的部分可以退貨。”黃娟說,當時對方說賣出去多少錢就可以賺多少錢,除去拿貨的價格,剩下的部分全部歸自己。
黃娟想拿4箱洗發水,對方提出一個要求:先交納1100元訂金,否則不能拿貨。在黃娟猶豫不決時,對方不停催促,并留下電話號碼,最終黃娟將訂金交給對方,但一直沒能拿到貨。
“撥打對方電話,對方一開始說很忙,最后干脆再也無法接通。意識到被騙,報了警,但由于沒有什么線索,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