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不少單位出現了用工荒,而寒假的到來,讓這些單位盯上了在校大學生,在山東理工大校園內的宣傳欄里,早已經貼滿了各類招聘兼職的信息。許多大學生向記者表示,比起掙錢他們更看重社會實踐經驗,而一些不法企業可能利用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維權意識不強的弱點,讓大學生免費為其打工。
招聘廣告貼了一層又一層
24日,在山東理工大學,記者看到宣傳欄里貼滿了寒假招工的小廣告,吸引了不少大學生駐足觀看。記者發現,這些廣告中的用人單位多為本地招工,外地的很少。
記者撥通了幾家用人單位的電話,其中有多家用人單位表示了他們年底用工荒的問題。某企業負責人表示,年底了人才市場上招工不景氣,多數工人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家過節,此時即將放寒假的大學生是他們的首選。淄博某賣場的工作人員也表示,聘用大學生可以緩解短時的用工荒,而且大學生普遍更看重積累社會經驗。
記者看到,招工單位開出的條件從1000元到3500元不等,多數企業采取日結工資的方式,平均每天在50元至80元之間。對于大學生來說,這樣的工資條件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缺乏維權意識,大學生兼職有時白干活
今年上大三的小林已經聯系好了
寒假兼職打工的單位,小林告訴記者每年她都會利用寒暑假時間做兼職,今年她去的是一個親戚開的公司。小林表示,因為是女孩子,父母對于她假期做兼職的事情也很謹慎,往往對用人單位的情況過問再三才同意。
小林坦言,雖然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但身邊的同學就有過無故拖欠工資的經歷。小林說,跟用人單位溝通時大學生總是處于弱勢地位,一提起待遇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借口和推辭,婉言拒絕那還是好的情況,更多的時候,用人單位多是居高臨下,一副“你沒資格跟我談條件”的架勢。
山東理工大學的輔導員劉老師告訴記者,大學生很容易被中介的虛假宣傳所騙,而且很多大學生被騙后,由于部分大學生維權意識不強,往往只能吃啞巴虧。
擔心上當受騙,名企更受青睞
擁有多次兼職工作經驗的小李告訴記者,一般他會選擇知名度高的企業單位做兼職。小李說,知名度高的企業要正規些,而且公信力好,能有這樣的實踐經驗對他的學習和未來找工作都可以加分的。
大二的小王表示,學校有個社團聯合會經常介紹一些兼職的工作機會,一般通過學校招聘的比較放心些,實在不行還有學校可以為其撐腰。
律師:臨時合同很重要
王軍律師介紹,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給商家擔任臨時促銷員,屬于短期勞動關系,法律未強制要求簽訂書面合同。但建議事先和商家明確工作時間、工作內容、以及勞動報酬和給付期限,一旦被拖欠克扣報酬,可積極向不法商家主張權利或請求公安、勞動部門處理,工作期間穿著工作服的照片、促銷單頁培訓材料等都可以作為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