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唐小婕這個暑假并沒有回家,而是選擇在扶余的一家藝術培訓學校做兼職,每天滿滿的鋼琴課程能為她帶來數百元的收入。在暑期的高校里,像唐小婕這樣在外兼職的大學生并不少見。
在許多高校校園里,各類暑期兼職招聘廣告便鋪天蓋地。“當日結算”“長期兼職工資從優”……輔導學校、傳單發放、家庭教師,各類職業琳瑯滿目,引人駐足。
對許多人來說,這樣的廣告是他們尋
找兼職工作的重要渠道。“平時上課忙,自己去找的話太費事了。”東北師大本科生韓斌說,他覺得
假期兼職既可以掙錢,又能趁這個大段的時間鍛煉自己。
招聘廣告有許多來自各類中介機構,“中介會收取一些信息費,或者直接在工資里扣掉。”韓斌說,“家教的話一般收五十到一百”。一些接受采訪的大學生表示,有些中介扣得比較狠,如果能自己直接聯系到用人方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選擇課外兼職的大學生基本上不會與用工單位簽訂合同。“因為是老師介紹的,所以很信任。”唐小婕說,她覺得簽合同顯得有些“見外”,而且周邊同學兼職都能拿到酬勞。
“大學生兼職時間短、工種雜,合同是用工雙方權益的最佳保障。”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紀玉山說。他建議高校學生在兼職時盡量與對方簽訂正規公平的合同文本,有異議要及時提出。如果實在無法簽訂書面協議,可以通過口頭要約并且錄音錄像的形式保存證據,以便日后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