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在,人們還是習慣于把工資和薪酬混為一談,實際上,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隨著企業間人才爭奪戰的愈演愈烈,工資和薪酬已演變成兩個不同的概念。
在現代企業的分配制度中,對人力資源(企業中任何一名員工)實行的是工資制,對人力資本(企業中的技術創新者和職業經理人)實行的是薪酬制。前者是由人事部門決定的,后者則是由董事會直接決定的。工資是人力資源作為勞動而享受的回報,而薪酬是人力資本作為資本享受的回報。
薪酬制度包括五大內容:崗位工資、年終獎、人力資本持股、職務消費及福利補貼。
崗位工資只代表薪酬中的一部分,它是指一個人值多少錢。年終獎是本著責權利對稱的原則,對在年終超額完成工作任務的部分給予的獎勵。人力資本持股主要指期權和股權,它強調差別,區別于以社會保障為目的的員工持股,后者還是一種大鍋飯思路。職務消費指由職務引發的消費,應計入薪酬制度中;而目前許多國內企業把它計入會計制度,會引出一大串弊病。對人力資本的福利補貼,通常表現是為特殊人才購買種類齊全的各種保險。 專家認為:中國的企業文化往往過多地強調平等,這不利于人力資本的發展。西方企業通常強調等級差別的理念,能力差別導致在企業中的分工差別,分工差別導致收入方式差別,收入方式差別導致收入水平差別。
區分工資和薪酬兩個不同的概念,在企業實際操作中的意義表現為:通過實行不同的分配制度,達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
工資
目前,國內關于“工資”定義的權威說法有兩個,一是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的“工資”,指作為勞動報酬按期付給勞動者的貨幣或實物;二是《工資支付暫行規定》中的“工資”,指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各種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報酬,F在看來,這兩個概念因為歷史原因在某些地方需要作進一步的修改,如工資只能以法定貨幣形式支付,但結合起來分析,現在使用的“工資”有三層意思:(1)工資是勞動報酬的貨幣形式(這里的“勞動”也包括管理、技術等復雜勞動);(2)工資的依據是勞動合同;(3)接受工資的主體是勞動者(這里的勞動者應該包括所有雇員,即相對于雇主的另一方)。
薪酬
現在,我們會經常聽到薪酬這個概念,它常常出現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文獻中,通常被作為工資或薪水的同義詞。但這種認識卻是錯誤的。據韋氏和牛津詞典注錄,salary和compensation兩詞都有薪水、薪資的意思,但是compensation一般被用來指雇員的一攬子整體性薪資,即除了上面所說的薪水外,還包括種種獎勵、紅利、福利以及其他收入等,前者一般被譯為薪水,后者被譯為薪酬,目前國外的資料都采用這個說法。 Compensation的直譯是某種補償,放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語境中理解,有兩個層次的涵義:
第一,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中,雇員具有雙重性質,一方面,他本身是勞動力商品,具有商品的市場價格;另一方面,他又被視為人力資本的占有者,而既然是資本,就必然要求分得資本的利潤。所以在此情況下,雇員得到的不僅有相當于勞動力市場價格的薪資,還有資本性的收益。此外,企業還要支付雇員的法定社會保障費用即法定福利,這部分支付是固定不變的。這三者之和構成了對雇員勞動或服務的全部補償。假設C代表薪酬,W代表雇員的勞動力價格,W′代表雇員人力資本的收益,B代表法定福利,那么C=W W′ B.
第二,C反應的只是靜態情況,而勞動力(資本)市場是動態的,買賣雙方都處于不停的博弈過程中。隨著當前世界經濟的轉軌,以知識為主導生產力的經濟模式正在大范圍地取代傳統經濟,增長不再主要依靠物質資本,而是知識資本或者人力資本。因此,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直接導致企業最終要獲得自己需要的雇員,不得不支付高于C的薪酬,即除了支付正常情況下的靜態薪酬,還要支付競價后高出C的動態薪酬,這里用C′表示。目前,國外企業支付的動態薪酬主要是除法定福利之外的各種商業福利,如養老醫療保險、父母贍養開支、帶薪休假、托兒服務、危重家屬幫助計劃等,這里用B′表示。所以,最后雇員得到的薪酬應該是靜態薪酬與動態薪酬之和,即表示為:
薪酬=C C′=W W′ B B′
只有最終實現了靜態和動態的薪酬,作為人力資本占有者的雇員才得到了全方位的補償,這才是薪酬應有之義,脫離開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這個背景,就很難全面理解薪酬的實質。
國外關于“工資”的定義和我們有所不同。英語里與“工資”含義最為接近的詞是wage.據《韋氏英英詞典》的解釋,wage是指根據合同并以小時、天數或計件為基礎付給勞動或服務的報酬。又據《牛津現代高級詞典》,wage指夠維持生活的報酬,一般用在周薪(weekly wage)和最低工資(minimum wage)的表述中。再看和我們語境比較接近的香港、臺灣地區,在他們的勞資關系法案中,工資主要用在建筑餐飲服務業傭工和家庭傭工的勞資關系中。因此,國外和港臺地區所使用的工資wage主要有兩個含義:(1)它是指因勞動或服務而產生的報酬,而不包括因管理、資本、技術等因素產生的收入;(2)它的使用一般限于藍領階層,也就是我們常稱的生產操作人員。從這里看出,國內使用的“工資”概念比國外要寬泛,把管理、技術所產生的報酬都納了進來,然而正是這樣,導致了對“薪水”概念的誤讀。
總的來說,薪酬的含義和內容更加寬泛和嚴謹,而工資屬于薪酬的一部分,是比較傳統和籠統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