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教委立項,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高校發布的《大學生職業適應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職場新人在短短三年內,變動兩次以上工作的占57%,其中,變動三次以上的占32%。昨天,來自智通人才連鎖南京分公司的一份調查報告也說明了畢業生“閃辭”現象,第一份工作65% 畢業生堅持不了一年。眼下,大批的90后們開始找工作了,企業老板對他們又有什么期待?昨天,由江蘇省人社廳舉辦的“企業HR經理進校園”活動在南京農業大學啟動,HR向畢業生傳授求職技巧。
□現代快報記者 項鳳華
近七成人的求職花費在千元以下
常有人感嘆:高昂求職成本“傷不起”。畢業生們究竟需要多少求職成本,才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近期在南京國展中心舉辦的幾次招聘會上,智通人才連鎖南京分公司對近兩年畢業的大學生做了調查,結果讓人有些意外,原來找份工作的總費用并不高。調查顯示,求職成功花費的總費用在1000元以下的,占了68%;花了一兩千元的,有13%的學生;15%的學生花了兩三千元;僅4%的人花了3000元以上。
國巨電子(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區資深HR經理周海波認為,求職成本一般包括交通費、餐飲費、房租、簡歷費、置裝費等。在本地求職的學生,一般花費在千元左右。求職成本較高的畢業生,一般是去外地找工作,交通費和住宿費占主要花銷。他建議,大學生最好在大學期間就規劃好未來的就業方向,有個明確就業目標,想在哪個城市工作。
簡歷也是很費錢的地方,不少學生的簡歷很“豪華”,內容很“豐富”,但是累贅信息過多,缺少有針對性的求職意向,工作經歷填寫不完整,自我評價過高等。
提醒
“我們最近參加了不少校園招聘會,一場下來,能收到大幾十份簡歷,但我們往往看簡歷的第一張紙。”周海波表示,往往學生和用人單位的關注點不一樣,多數單位看簡歷最注重的是社會實踐和實習兼職情況。
首份工作65%的人堅持不了一年
智通人才連鎖南京分公司的調查報告還顯示,65%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持續時間不到一年。其中,不到半年就走的,占37.98%。25.58%的只干了一兩年,僅9.3%的大學生能干兩年以上。
小韓是90后,今年7月份進入一家公司,干了兩個月就想跳槽,她形容自己是入錯了行,“我以為辦公室文員只是寫寫公文和領導講話稿,沒想到事情很多,比如策劃組織單位活動,陪領導去酒局應酬,加班趕文案是家常便飯,我覺得疲憊不堪,每天都很焦慮。”智通人才連鎖南京分公司總經理唐濤表示,90后員工常玩“閃辭”,第一次工作持續時間短、頻繁跳槽的現象屢見不鮮。沖動閃辭的原因,分別為缺乏發展空間、工作內容單調乏味和工資待遇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