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具誘惑力的,因為在市場上,發傳單的酬金要比她說的低太多了!面對3000元的誘惑,郭琪說,她們起初還是有點戒備心的。其中一個學生表示要看業務員的證件,并將身份證和工作證拍了照。
照片顯示,該女業務員身份證信息顯示名叫陸欣,江西新余人。蓋有“美爆連鎖有限公司”印章的工作證顯示,該女子隸屬業務部,職位是一名業務員,編號為Ad0188。
一環又一環環環相扣,滿是套路
見女大學生們的戒備之心逐漸消散,名叫陸欣的女業務員又拋出了一件賺錢的“好事兒”。
她讓女大學生們在發宣傳單的同時,幫她做一個市場調研,只需要收集60個人的調研單就可以,每一份的酬金是10元錢,總共是600元。郭琪坦言,她和伙伴們覺得這應該很簡單,在發宣傳單的同時,就可以把這所謂市場調研給做了。“我們終究是想的簡單了,這都是她鋪墊好的。可是我們想錯了,這只是騙局的開始。”郭琪等人回憶起來,悔不當初。
女業務員建議郭琪等人,在校園發宣傳單和做市場調研的時候,可以借機介紹一下產品,順帶進行銷售。隨后,從包里拿出自拍桿、睫毛膏、耳釘、戒指等物品,向學生們介紹。
她還講述了一個讓郭琪、齊蘭她們無法判別真假的例子:鄭州的一名大學生,通過做這個調研和銷售,很快就賺了12000元。看到賺錢如此簡單,郭琪等人不禁心動。看到學生們躍躍欲試,女業務員趁熱打鐵,說那些產品可以按照成本價每件3元賣給她們,讓她們在發宣傳單和做市場調研時候賣出去。
最終,女業務員共賣給郭琪他們耳釘一盒200顆,戒指380枚,再加上自拍桿、睫毛膏等物品,總共是1848元錢。有微信轉賬的、有給現金的,四名學生湊足錢交給女業務員,還留下了她的電話,添加了微信。
拿到錢之后,那位名叫陸欣的業務員便匆匆離開,消失在樓梯口。
經世事吃一塹長一智,加強防范
一直到女業務員離開,郭琪、齊蘭、徐玉、張雨都還沒有從中醒悟過來。
到了晚上,她們給女業務員陸欣發微信,詢問第二天發傳單的事情,但并沒有得到回復。郭琪心想,時間太晚了,或許她已經睡了。
然而。。。。。。
3月13日上午,這幾名學生再次給陸欣發微信,結果顯示被對方刪除了,已經不是好友了;趕緊撥打電話,結果提示電話已經關機了。
這時,郭琪她們才醒悟過來。幾經考慮,郭琪和小伙伴們將此事反映給了輔導員。輔導員囑咐她們要加強防范,并報案。
郭琪、齊蘭無奈地告訴記者,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以前經常從新聞上看到這類事情,沒想到有一天卻發生在了自己身上。“唉,還沒有進社會就被‘套路’了。”最后,這幾名學生以切身經歷發出提醒,增強防范意識,杜絕各類誘惑;送上門來的沒“好事兒”,天上不會掉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