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漸漸遠去,許多畢業生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但近日,記者在人才市場卻發現,有的畢業生又重新回到人才市場求職,而記者了解到,這類大學生不在少數,而且還有一個新的名詞來形容他們——“閃辭族”。錢太少、工作無聊、氣氛差、沒前途成了閃辭的主要原因。專家表示,現在“90后”的大學生個性張揚、積極創新,但同時太理想化,如此頻繁的辭職,并不利于他們以后的發展。
畢業生
旅游管理專業小陳:
壓力大沒前途工作一月就跳槽
“第一份工作是餐飲行業的,所以經常加班到半夜,感覺跟預想的工作方式差別很大,所以換一個工作。”從青島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的小陳告訴記者,他7月初在某大酒店應聘成功,并且當天就簽訂了勞動合同,但是工作一周之后,就感到工作壓力大,而且感覺公司沒有太大的晉升空間,在此期間,她就開始關注就業網站,不斷投遞簡歷,一個周后,她找到了一份在百貨公司當主管的職位。7月中旬小陳遞交的辭職申請,7月27日辦理了離職手續,而她僅僅在崗位上工作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漢語言專業小吳:
工作束縛性強還未入職就辭職
今年22歲的小吳,專業是漢語言文學,大學畢業后,在一家電力建筑公司找了份辦公室文秘的工作,本來7月3日畢業離校后他就應該去單位報到的,但最終他還是放棄了那份工作,改變心意想要考研。
“我感覺那工作不太適合我的性格,并且我現在還是想上學。”小吳告訴記者,他去年考研失利,沒有考上心儀的學校,所以在網上投簡歷,看看能不能找一個工作保底。投出去幾十份簡歷,終于收到了建筑公司的面試通知,經過幾輪篩選他通過了公司的面試。要簽約時他考慮了好幾天,最后還是在家人的說服下和單位簽訂了三方協議。在上班前,他感覺自己的性格不適合這種束縛性強、比較穩定的工作,于是他就開始與單位協商辭職的事。由于單位有明確的規定,要想辭職,必須提前三個月提出離職申請。所以他要等到9月份,才能把辭職手續真正辦好。為了準備考研,小吳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每天來回于學校圖書館和住處之間。
經濟學專業小李:
還年輕時間多入職一年換仨工作
“我感覺現在還很年輕,有足夠多的時間,所以我想多挑戰一下,然后找準自己的定位。”去年經濟學專業畢業的小李告訴記者,從畢業到現在他從事過文秘、銀行柜臺、證券公司職員三份工作,而現在他想跳槽到一家財經類報紙做記者。在這一年間,他辭職換工作的理由也都不同,第一次是因為感覺秘書職業太穩定,不太適合剛畢業的大學生,怕年輕時的銳氣被一點一點消磨掉了;第二次是感覺銀行壓力太大,很難得到晉升;第三次是感覺與單位的同事相處得不是很融洽,希望換一個新的環境。在這一年里,小李的狀態基本上就是一邊工作一邊網上投簡歷。
數字
38%大學生半年內離職
記者查閱了今年6月份發布的《2012年就業藍皮書》,根據其對2012屆20多萬名畢業生的網絡調查顯示,有38%的2012屆大學畢業生在工作半年內就選擇離職。其中“211”院校畢業生離職率22%,非“211”本科院校達33%,高職高專院校45%。而近九成離職者是主動辭職,排在前三位的原因是 “個人發展空間不夠”、“薪資福利偏低”和“想改變職業和行業”。
提醒
“閃辭”打擊職場信用
針對應屆畢業生“閃辭”的現象,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就業指導中心袁愛軍認為,應屆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的時候,首先應該提前對公司、單位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找到合適的工作,盡量降低工作后的心理落差。其次應屆畢業生 “閃辭”關系到大學生的信用問題,大學生應該關注自己的信用,使自己的信用能夠保值增值。最后,如果應屆畢業生對當前的工作確實很難認同,也應該在慎重全面考慮后選擇離職,而不要盲目辭職。
專家
五大原因致大學生閃辭
對此,記者采訪了中國海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教授龐玉珍,她認為造成畢業生閃辭主要有5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對單位無法認同,到了新單位,大學生最先感受到的是單位的文化氛圍。多數同學會把陌生的單位文化氛圍與熟知的大學文化氛圍進行比較,從而產生不適應的感覺,進而對單位文化失去‘認同’。”龐教授說,第二是與自我期待有落差,新入職的大學生,心中滿腔熱情,希望自己能在工作崗位上大展宏圖?墒堑絾挝缓,才發現自己被“忽視”了,自己好的設想得不到實現。第三是不看好單位發展前景,由于市場競爭的加劇,許多單位面臨生存的競爭。有些同學在求職時,對單位的未來過于理想化,沒有看到單位存在的危機,所以報到后,大失所望。第四是對工資待遇不滿,工作后,大學生的經濟壓力是非常大的。他們面臨著成家、育子、照顧老人等問題,“處境”非常難。為了解決“燃眉之急”,也希望能找一個收入高的單位工作。第五是不喜歡自己從事的工作,許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工作并不喜歡。有的善于與人交往,愿意到外邊跑,適應做營銷工作,可是領導非讓他做資料整理工作。有的專業不對口,對工作毫無興趣,上班時常常悶悶不樂。
用人單位
“90后”員工成閃辭族
“90后”進入職場對用人單位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他們不得不面對這批和“80后”員工有點不一樣的“90后”。“我真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在連續遭遇了幾個跳槽的“90后”閃辭后,酒店楊經理告訴記者,僅僅工作一個月就離職,畢業生根本無法對這家企業進行很好的了解。而且大部分員工剛進公司都是接觸起步工作,這一點,“70后”、“80后”對從“板凳隊員”做起似乎就沒有那么大反應。而“90后”太在乎自我感受,太理想化,發現現實和自己預想的情況有出入就不能接受。企業招人也是需要成本的,如果頻繁辭職對企業也是很大的損失。不少人事經理表示,目前招聘的人力成本已經越來越高,新員工辭職率過高為企業帶來了損失。為了避免損失,現在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開始考慮用什么挽留這些“閃辭族”,幫助他們度過“職業浮躁期”。“他們個性張揚、積極創新,但只要對公司有了感情就會留下來。”常年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孫經理認為,從校園進入到社會,身份和環境的轉變讓職場新人感到不適應,易出現浮躁的心態。一方面職場新人應當積極地調整自己,一方面企業也應當幫助這群新人,關注他們的成長與發展,完善用人制度,幫助他們度過職場浮躁期。
信息來源于 上上兼職網 http://www.jzg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