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周靖的第一份工作是程序員,因為誤判了工作難度,而應付不了老板的要求,但是她又礙于面子而沒有向老板說明,結果老板把更重的任務壓在她的身上,最后直接導致了她在那個項目上出現大的失誤,不得不黯然離職。
在新公司,周靖的工作量倍增,工資卻原地不動,一氣之下,周靖轉身離去。
之后的一年里,周靖陸續做過計算機管理、網站編輯、業務代表、甚至銷售等工作,因為各種原因,結果差不多平均每兩個月就要跳槽一次。
今年初,周靖進入了一家大型IT企業擔任技術文秘,到現在已經做了將近半年時間。都說10月是跳槽的黃金時節,周靖又開始琢磨跳槽的事情。她覺得憑自己現在的能力,應該有更好的發展,但她也知道跳槽的頻率太高對自己的事業發展非常不利,所以拿不定主意。
【專家分析】
因為一次很不合適的被動離職,而導致周靖以后的頻繁跳槽,這似乎正應了一句西方的諺語:丟失一顆釘子,壞了一塊蹄鐵;壞了一塊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名騎士;傷了一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國家。在職業生涯的發展上,這就是典型的“蝴蝶效應”。
【專家建議】
1.跳槽并不是目的,而是我們接近個人職業目標的方法之一。當你跳槽的時候,首先必須了解,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應該怎么去追求自己想得到的目標?這一次跳槽是不是一塊很好的跳板,跳向你幸福的未來?沒有明確目的就跳來跳去,并在同一平面上的重復變動,不能從深度上提升職場含金量,從而導致你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停滯不前。
2.入行沒打好基本功,小問題常常造成致命傷,這是職場“蝴蝶效應”的根源。面對誘惑,與其這山望著那山高,頻繁跳槽,還不如認定一個職業,扎扎實實從基礎做起。基本功不扎實,跨行太多,很難成為真正的專業人士。
3.個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適應對一個人的發展非常重要,跳槽者在跳槽之前應充分了解新公司的環境和文化。一般而言,大型企業選文化,中型企業選行業,小型企業選老板。如果不事先做好“功課”,甚至只是因為10月是跳槽的黃金時節就盲目地抬腳走人,只會提高跳槽的成本。
4.在職業生涯中,也不是人人都得死守一處,從一而終。但是要明白:小時候向爸媽撒嬌,可以換來一二顆糖,現在向愛侶撒嬌,可以得到一二束玫瑰,然而職場不是溫情的老爹和深情的愛侶,不懂得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一不順心就扭頭離去,那只會招來它的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