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少高校都選擇提早放假來避開春運高峰。但很多大學生卻并不“領情”,放棄回家、休息、旅游,轉而奔忙于考駕照、過英語等級等各類考證班,以求增加就業砝碼。
假期學子考證忙
“我每天8:30—14:00去魯巷新東方,下課后要趕去學駕駛,晚上還要復習專業知識,為了年后能盡早拿到會計證。”提起自己這個假期的安排,湖北經濟學院會計專業的尹張瓊幾乎是掰著手指頭向記者“盤點”。小尹說,早在放假前,她便敲定了自己的假期“充電”計劃。“我都大三了,看到周圍的同學都趁著長假忙考證,感覺壓力很大,只有‘輪軸轉’,心里才踏實。”
“技多不壓身”。就連許多大一學生也開始未雨綢繆。華師武漢傳媒學院09級計算機專業的余朝伯就提早加入了“考證大軍”。“有了資格證就業機會要高,工資收入懸殊較大。況且我們三本院校學生應聘單靠文憑顯然分量不足,多考個證心里踏實。”“英語四級證、計算機等級證、駕駛證……一個都不能少!管他有用沒用,好歹是個證,有證好就業,這是硬道理!”今年過年,小余選擇同在武漢打工的父母一起留守,備考計算機等級。下半年他還計劃將四級、普通話、駕照一并收入囊中。
據了解,不少大學生,對考什么證、哪些證對自己有用都一無所知。只是抱著“證多不一定能夠找到好工作,但沒證一定不好就業”的態度來盲目考證的。
“本本”多不如本領強
今年年初,在華師武漢傳媒學院舉辦的招聘會上,一位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來漢招聘發現目前大學生人均擁有證件三四個: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普通話等級證……由于企業性質不同、專業有別,對被聘者的證件要求也不一樣:首先從就業類型出發,“本本”雖然只能起到一些輔助作用,但是由于競爭過于激烈,用人單位也會把它作為一個評判標準。其次從行業考慮,如教師、醫生、律師等,必須取得相關從業資格證,才有機會邁入這個門檻。“并不是本本很多我們就會錄取,關鍵是看你的專業是否夠硬。上次有個技術部門經理位置招人。我們在一個有很多證的研究生和一個能力相當優秀的本科生中選擇了后者。他在技術上的優勢不是隨便幾個本就能比得了的!”
對此,該校就業指導中心科長黃琪稱,作為學生首先還是應該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分清主次。在保證學習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地考證,不要盲目跟風從眾而考證。